百词典

《藏船屋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9 05:13:26

诗句

望见官旗衔舳舻,渔船争入沼中芦。

藏船芦底犹有雨,屋底藏船雨也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5:13:26

原文展示

望见官旗衔舳舻,
渔船争入沼中芦。
藏船芦底犹有雨,
屋底藏船雨也无。

白话文翻译

我望见官船的旗帜在船头迎风飘扬,
渔船争先恐后地驶入芦苇丛生的沼泽中。
藏在芦苇底下的船,仍然在下着雨,
而屋子底下藏着的船,竟然没有雨。

注释

  • 官旗:指的是官府船只的标志性旗帜。
  • 舳舻:船的头部和舷边,指船只的整体。
  • 渔船:捕鱼用的小船。
  • :沼泽,水分丰富的湿地。
  • 藏船:隐藏的船只。
  • 芦底:芦苇生长的底部。
  • 屋底:房屋底下。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描绘渔船与官船的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渔民生活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洒脱,常被称为“山水诗派”的代表之一。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藏船屋二首》是杨万里在游览水乡时所作,反映了他对渔民生活的关注与思考。诗中描绘了水乡特有的船只与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藏船屋二首》通过对比渔船和官船的景象,营造了一个生动的水乡生活画面。首句“望见官旗衔舳舻”中,官船的到来象征着权力与秩序的介入,而渔船的“争入沼中芦”,则展现了渔民们在生活中不断求生、争取生存的状态。诗中的“藏船”意象,既表现了渔船的隐蔽状态,也暗示了渔民的生活艰辛。最后两句,通过对比“芦底犹有雨”和“屋底藏船雨也无”,突出了自然与人造环境的不同。在雨中,藏船尽管有雨,却仍有生机,而屋底的藏船则在无雨中显得孤寂。这种强烈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渔民生活的同情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望见官旗衔舳舻:用“望见”引出观察的视角,官船的到来引发了对比,体现了社会的阶层与差异。
  2. 渔船争入沼中芦:渔船的争先恐后表现了渔民的急切与生存压力。
  3. 藏船芦底犹有雨:藏在芦苇底下的船只仍在自然的雨水中滋润,寓意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4. 屋底藏船雨也无:屋底的船却没有雨,暗示着人造环境的乏味与干燥。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官船与渔船的对比,揭示社会的阶级差异。
  • 隐喻:藏船象征着渔民的生活状态,雨象征着生命的滋润与否。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渔民艰苦生活的同情,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活中不同境遇的对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官旗:象征权力与社会地位。
  • 渔船:象征生存与奋斗。
  • :象征生命的滋润与希望。
  • 芦苇:象征自然的隐秘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官船”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
    B. 权力与秩序
    C. 渔民生活

  2. “藏船芦底犹有雨”中“雨”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滋润
    B. 无情的环境
    C. 生活的艰辛

  3. 诗中渔船与官船的对比主要反映了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社会的阶级差异
    C. 人与自然的和谐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杨万里:两位诗人都关注民生,但杜甫更多描绘的是战争与动荡,而杨万里则侧重于描写自然与生活的细腻之处,展现了不同的社会背景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全宋诗》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舟宿 次蒋颖叔韵 潭岚院 巡边 其六 巡边 其五 巡边 其四 巡边 其三 巡边 其二 巡边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四点底的字 亠字旁的字 敷衍搪塞 鉥心刿目 文经武略 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烹的词语有哪些 贫煎 异党 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捉班做势 入孝出悌 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代鼎臣 未足轻重 罄絶 厂字头的字 鬲字旁的字 豆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