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胡端明赴召》

时间: 2025-05-01 00:22:23

诗句

紫泥夜下日星晖,赤舄朝看衮绣归。

中国如今相司马,四夷见说问非衣。

金鱼玉带明霜鬓,斗极台符拱太微。

卫武年龄子仪考,一身双美古来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2:23

送胡端明赴召

原文展示:

紫泥夜下日星晖,
赤舄朝看衮绣归。
中国如今相司马,
四夷见说问非衣。
金鱼玉带明霜鬓,
斗极台符拱太微。
卫武年龄子仪考,
一身双美古来稀。


白话文翻译:

在紫泥低洼的地方,夜晚的星光映照着日月交辉;
早晨时分,鲜亮的红鞋子映衬着华丽的朝服归来。
如今的中国有你来担任司马,
四方的夷族都在问你这身衣服的来历。
金鱼玉带在霜白的鬓发上闪耀,
斗极台上的符号拱卫着北斗星。
卫武的年纪和子仪的考验,
一身双美的才德古来少见。


注释:

  • 紫泥:指瓷器的紫色泥料,也可以指代紫色的泥土,暗指古代的文人气质。
  • 赤舄:红色的鞋子,象征着荣华富贵的身份。
  • 衮绣:指华丽的朝服,包含了官员的地位和荣耀。
  • 司马:古代官职,负责军事和政治,象征着重任。
  • 四夷:指外族,强调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心。
  • 金鱼玉带:比喻华美的装饰,象征着富贵与美丽。
  • 斗极台:古代天文观测台,象征着对天象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送胡端明赴召》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诗人通过送别朋友,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切和对个人前途的祝愿。胡端明是诗人的友人,此诗既是送别,也是对未来的期盼与激励。


诗歌鉴赏:

《送胡端明赴召》是一首充满友谊与祝福的诗。开篇以“紫泥夜下日星晖”描绘出一种淡雅的夜景,仿佛在为胡端明即将启程的旅途铺陈背景。诗人用“赤舄朝看衮绣归”将胡端明的身份与荣华相联系,展现了他即将承担的重任。接着,诗人提到“相司马”与“问非衣”,不仅是在祝愿他的前途光明,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关心。

诗中“金鱼玉带明霜鬓”,生动地勾画出胡端明的风采,象征着他将以优雅的姿态面对未来的挑战。“斗极台符拱太微”则将目光投向浩瀚的宇宙,显示出人们对命运的思考与渺小的感慨。而最后两句提到的“卫武年龄子仪考”,则是对古代人才的追慕与赞美,强调了复合型人才的稀有。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又有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紫泥夜下日星晖:描绘夜晚星辉,暗喻希望与光明。
  2. 赤舄朝看衮绣归:强调身份与地位,表明即将返归的荣耀。
  3. 中国如今相司马:表达对国家的责任感与期盼。
  4. 四夷见说问非衣:外族的关注,暗示着国家的地位与形象。
  5. 金鱼玉带明霜鬓:描绘装饰与美丽,象征着荣华与气质。
  6. 斗极台符拱太微:宇宙的浩大与人的渺小之间的思考。
  7. 卫武年龄子仪考:对古代名将的赞美,强调人才的稀缺。
  8. 一身双美古来稀:总结了诗的主题,强调复合型人才的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鱼玉带”,比喻华美的外表与内在的才德。
  • 对仗:诗句中有明显的对仗,如“金鱼玉带”与“斗极台符”。
  • 象征:通过星辰、衣服等意象象征人的命运与社会地位。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即将出任重职的祝福,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对优秀人才的渴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泥:象征文人雅致的生活。
  • 星晖:代表希望与未来的光明。
  • 赤舄:象征高贵的身份。
  • 金鱼玉带:体现华美与优雅。
  • 斗极台:承载着对宇宙与命运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紫泥”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夜晚的寂静
    • B. 文人的雅致
    • C. 国家政权
    • D. 自然景色
  2. 诗中提到“赤舄”的意义是什么?

    • A. 表达对友人的祝福
    • B. 描述贫穷的生活
    • C. 象征高贵的身份
    • D. 形容美丽的风景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未来的迷茫
    • C. 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国家的期望
    •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李白《送友人》:同样是送别友人,强调了豪放与壮志。
  • 王维《送别》: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与沉重。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送别主题下所表达的情感与背景的不同,增添了对送别诗歌的理解与欣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杨万里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晁元中十首 送高士敦赴成都钤辖二首 谢王仲至惠洮州砺石黄玉印材 入穷巷谒李材叟翘叟戏赠兼简田子平三首 题郑防画夹五首 其二 杂诗 和答张仲谟泛舟之诗 观音赞 和刘景文 次韵舍弟题牛氏园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涣若冰消 麦字旁的字 指授 夏璜 早出晩归 形解 单忧极瘁 尽释前嫌 氏字旁的字 夙夜匪解 揉挪 多收并畜 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貝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