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6:54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宋之问 〔唐代〕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春天的昆明池举办盛会,沧波荡漾的帐篷和宫殿敞开。
船只如同飞翔的鲸鱼穿行,木桩摇晃着斗牛星的回旋。
节气已近年末,蓂花全都凋落,春天推迟,柳树也变得阴暗。
象溟(深海)中观赏沐浴的风景,火烧过后辨认沉灰。
镐饮(喝酒)周文的乐曲,汾水边歌唱汉武帝的才华。
不必为明月的缺失而忧愁,夜空中自有珍珠般的星星闪烁。
作者介绍:
宋之问,字子渊,唐代著名诗人,以五言诗和七言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题材,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春季,诗人在昆明池的游览中,感受到了春日的气息和年末的萧索,借助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是一首描绘春日美景与年末感怀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昆明池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隐含了对即将到来的冬天和时光流逝的忧虑与思考。全诗用词华丽而不失典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折射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中前两句描绘了优雅的春日景象,沧波与灵池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开阔的氛围。接下来的舟与槎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时间的流逝,节晦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几句则通过历史文化的回忆,表达了一种对光辉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显示了诗人情感的深邃与丰富。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美景与年末感怀,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体现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舟凌石鲸度”中的“鲸”指什么?
A. 鱼类
B. 船只
C. 巨大的海洋动物
D. 浪潮
“节晦蓂全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期待
D. 愤怒
作者在诗中提到的“汾歌”主要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首歌曲
C. 一种饮料
D. 一种舞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