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0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07:21
波澄少海,景丽前星。高禖诞圣,甲观升灵。承规翠所,问寝瑶庭。宗儒侧席,问道横经。山宾皎皎,国胄青青。黄裳元吉,邦家以宁。
水面平静如少海,星光在前闪烁美丽。高位的圣人降生,龙甲的观者升华灵性。承接着翠绿的规矩,询问瑶庭的安寝。宗儒旁坐,探讨经书的道理。山间的宾客洁白如月,国君的裔孙青翠如竹。身穿黄袍的元吉,国家因而得以安宁。
作者介绍:卢照邻(636年-684年),字士衡,号景山,唐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而受到赞誉。他的诗作多反映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和社会风貌。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繁荣、文化昌盛之时,诗人借用自然和人文景观,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美好祝愿。
《中和乐九章·歌储宫第六》是一首颂扬国家与社会和谐的诗作。诗中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图景。开篇便以“波澄少海”引入,水波的平静象征着国家的安宁,接着通过“景丽前星”展现出和谐美好的未来愿景。诗中提到的高禖和甲观,暗示着圣人和权力的结合,这不仅是对政治的期许,也是对民众安定生活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宗儒、国胄的描写,展现了知识分子和国家统治者的和谐共处,强调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最后以“黄裳元吉,邦家以宁”点明主题,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期盼。
整首诗可以视作对国家未来的美好展望,既包含了对自然的赞美,也融入了对人文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波澄少海”与“景丽前星”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通过意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国家和谐、社会安宁的期望,同时强调了文化和教育在实现这一目标中的重要性。诗人通过自然的景象与人文的思考,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高禖”指的是什么?
A. 圣人
B. 诗人
C. 民众
D. 大海
“波澄少海”中的“波澄”意指:
A. 水面平静
B. 水波荡漾
C. 海水波涛
D. 山川秀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卢照邻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对国家和社会和谐的描绘,而王维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感受与自然的契合。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