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5:1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5:15:09
兰亭诗二首 其一
作者: 王羲之 〔魏晋〕
代谢鳞次,忽焉以周。
欣此暮春,和气载柔。
咏彼舞雩,异世同流。
迤携齐契,散怀一丘。
这首诗描绘了时光的变迁和春天的美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天悄然来到。此时,春风和煦,温柔宜人。诗人吟咏着古老的舞雩仪式,感叹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在同样的自然环境中共鸣。大家携手共进,分享着心中的情感,如同在一块土地上自由地散步。
“舞雩”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诗人借此表达对自然的敬仰,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
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号澄之,晚号“羲之”,是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素有“书圣”之称。他的书法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作品多表现出洒脱、自然的风格。
《兰亭诗》是在兰亭集会上所作,春天的氛围和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此时正值晋朝,社会相对安定,文人之间交往频繁,诗人们常常聚会吟诗作乐。
王羲之的《兰亭诗二首 其一》通过描绘春天的到来,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人际之间的深厚情感。诗中“代谢鳞次”一句,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春天的到来使得万物复苏,生命再次焕发活力。诗人以“和气载柔”描绘了春天的温暖气息,给人一种柔和而宁静的感受。
接下来的“咏彼舞雩,异世同流”则引入了一个古老的祭祀仪式,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神灵的敬仰,同时也传达了不同世代之间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不仅体现在自然的变化中,更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与理解。最后一句“散怀一丘”则生动地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相通,仿佛大家都在同一片土地上,共享着生命的喜悦和感动。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节奏感,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诗人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自然的敬仰以及人与人之间共同情感的珍视。通过古老的舞雩仪式,诗人传达了人类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友情的渴望。
“代谢鳞次”中“代谢”主要指什么?
A. 变化
B. 固定
C. 休息
D. 增加
诗中提到的“舞雩”是指什么?
A. 祭祀风雨的仪式
B. 舞蹈活动
C. 春季节庆
D. 诗歌朗诵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春天的失落感
B.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友情
C. 时间的流逝
D. 对古代的怀念
王羲之的《兰亭诗》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现出对自然和友情的热爱,但王羲之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豪情与对生活的畅快。两者在意境和情感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