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8:30
穷冬短景苦匆忙,老学庵中日自长。
名誉不如心自肯,文辞终与道相妨。
吾心本自同天地,俗学何知溺秕糠?
已与儿曹相约定,勿为无益费年光。
在寒冷的冬天,短暂的光景令人感到匆忙,在老学庵里,日子却是自然而然地延长。
名声的荣耀不如内心的自我肯定,文辞的华美终究与真理相妨碍。
我的心本来就与天地相同,世俗的学问又怎能理解我那无用的稻草呢?
我已与孩子们约定,不要为了无益的事浪费光阴。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报国和文学创作,作品主题多以抒发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及个人情感为主。其诗风清新自然,兼具豪放与细腻。
《老学庵》创作于陆游的晚年,表达了他对名利的淡泊与对学问的深刻理解。在经历了国家的动乱与个人的失意后,陆游愈发重视内心的安宁与智慧的积累。
《老学庵》是一首体现陆游晚年哲思的诗作,诗中蕴含了深厚的生活智慧与对世俗名利的反思。开篇以“穷冬短景苦匆忙”描绘了冬日的寒冷与时间的紧迫感,暗示了人生无常与时光宝贵。在老学庵中,他感受到的是内心的宁静,日子在这里却显得悠长,体现了他对环境的适应与内心的自我修养。
接下来的“名誉不如心自肯”,表达了对名声的轻视,陆游认为,内心的自我认可远比外界的赞誉重要,反映了他对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文辞终与道相妨”则揭示了他对文字与真理之间关系的思考,认为华美的辞藻有时可能会遮蔽真实的道理。
“吾心本自同天地,俗学何知溺秕糠?”展现了陆游对世俗知识的批判,他认为真正的智慧与天地相通,而世俗的学问却无非是一些无用的东西。最后一句“勿为无益费年光”,显示了他与后辈的约定,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觉悟。
整首诗浑然天成,情感真挚,体现了陆游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时间的珍视,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名利、知识的反思,表达了陆游对时间的珍视、内心的宁静以及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他对真理与智慧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老学庵”指的是什么地方?
诗中“名誉不如心自肯”传达了怎样的思想?
“勿为无益费年光”强调了什么?
与李白《将进酒》相比,陆游的《老学庵》更为内向,李白强调的是豪放与纵情,而陆游则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时间的珍惜,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