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4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3:43:37
《戏示幕客》
作者:叶梦得 〔宋代〕
不用黄金更筑台,一时倾盖尽奇材。
关中岂是穰侯物,浪怕诸侯客子来。
这首诗的意思是:不需要黄金来重新建造台子,一时之间用尽了奇妙的材料。关中地区怎么会是穰侯(古代的一个封地)的东西,白白地担心诸侯的客人会来。
“穰侯”出自《史记》,是指西汉时期的一个封国,象征着权贵。诗中以关中为背景,暗示了地域特征与权势之间的关系。
叶梦得(1075年-1144年),字子美,号香山,宋代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真挚。
诗作成于宋代,时代背景是经济繁荣和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处于政坛与文坛的交汇点,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戏示幕客》是一首通过对比和暗喻,表现诗人对物质奢华的不屑与对精神追求的向往的诗作。诗中提到“不用黄金更筑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财富的拒绝,认为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奢华的表象,而在于内在的精神和文化的积淀。其次,“一时倾盖尽奇材”则暗示了即使有再多的珍贵材料,若缺乏真正的内涵和实质,也是空中楼阁,难以持久。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关中岂是穰侯物”,则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强调了关中地区并不应仅仅被视为权贵的象征,反而应该关注其文化底蕴。而“浪怕诸侯客子来”则暗示了对外来权势的担忧,表明了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敏感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奢华与精神价值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物质社会的批判以及对真实内在文化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黄金”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友谊
C. 时间
诗人对“关中”的看法是?
A. 只属于权贵
B. 文化底蕴深厚
C. 经济繁荣
“一时倾盖尽奇材”中的“倾盖”指的是什么?
A. 物品的倾斜
B. 短暂的繁华
C. 人的态度
比较叶梦得的《戏示幕客》和杜甫的《登高》。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悲伤与历史的无奈,而叶梦得则更强调对物质与精神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