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偶书为山亭五首 其四》

时间: 2025-04-23 23:59:01

诗句

膻秽初闻颍水清,东君更复过蒙城。

应须鄂渚兵同入,贼垒聊烦尽刬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3:59:01

原文展示:

膻秽初闻颍水清,
东君更复过蒙城。
应须鄂渚兵同入,
贼垒聊烦尽刬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听说颍水的水开始变清,这时东风又再次吹过蒙城。看来,鄂渚的士兵应该一起进攻,才能把敌人的营垒彻底消灭干净。

注释:

  • 膻秽:形容气味难闻,这里指水的浑浊。
  • 颍水:一条河流,源于中国河南省,流经安徽省,最终注入长江。
  • 东君:指春天的神明,象征春天的到来。
  • 蒙城:位于今安徽省,历史上与战争相关。
  • 鄂渚:古代地名,位于长江流域,历史上为军事重地。
  • 贼垒:敌人的营地或堡垒。
  • 刬平:意为铲平、消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1070年-1135年),字季良,号惟白,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常以自然景物和人事情感为题材,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的年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战争的结合,表达对家国安定的渴望和期待。

诗歌鉴赏:

叶梦得的《偶书为山亭五首 其四》以自然景象为引子,连接了人事与战争,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首句“膻秽初闻颍水清”把“清水”与“膻秽”对比,暗示着社会的动荡与恢复之间的对立。接着提到“东君”,即春天的神明,暗示着希望与新生的力量。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回归,表达了对和平的期待与向往。

“应须鄂渚兵同入”则是诗人对战争的关注,期待士兵们共同参与消灭敌人,象征着团结与力量的统一。最后一句“贼垒聊烦尽刬平”直白地传达出诗人希望消灭敌寇、恢复安宁的情感。

整首诗既有自然的和谐美,又渗透着对家国的深切关怀,体现了诗人在乱世中的情感挣扎与理想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膻秽初闻颍水清:听到颍水的污浊开始变清,暗示着动荡过后的恢复。
  • 东君更复过蒙城:春天的神再次降临,象征着希望的回归。
  • 应须鄂渚兵同入:需要士兵们一起进攻,表现出团结的重要性。
  • 贼垒聊烦尽刬平:希望能彻底消灭敌人,恢复和平。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膻秽”与“清”的对比,突显动荡与安宁。
  • 象征:东君象征着春天与新生的希望。
  • 排比:句式结构的重复,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渴望国家的安宁与和平,表现出诗人对家国未来的期待与信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颍水:象征着自然的清澈与安宁。
  • 东君:象征着春天与希望。
  • 鄂渚:象征着军事力量与团结。
  • 贼垒:象征着敌人的侵扰与威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东君”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夏天
    B. 冬天
    C. 春天
    D. 秋天

  2. 诗中提到的“贼垒”指的是什么?
    A. 友军的营地
    B. 敌人的营地
    C. 自然的景象
    D. 诗人的家乡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乱与自然的对比,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则通过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英雄的怀念与对当下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夜温故六言二十首 挽林承奉 处士妻十首 全州 挽龚汀州二首 其二 药洲四首 览西斋弟子抄诸家诗一首 次江权军宴新进士韵 杂兴 西淙山观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直认不讳 飞字旁的字 道同志合 氏字旁的字 反犬旁的字 子子孙孙 若崩厥角 流离转徙 王萯 偷工减料 毛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嚣浮轻巧 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乡语 谩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