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4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43:35
雁门太守行
作者: 李贺 〔唐代〕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向日一作向月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塞土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诗描绘了战场的紧张与悲壮。黑云压在城上,城池似乎要被摧毁,战甲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光。战场上,角声在秋天的天空中回响,塞外的夜色如同凝固的紫色燕脂。红旗在易水边微微卷起,霜重而鼓声沉寂。诗人向君主报信,愿意为其死去,提携着玉龙,表达了忠诚和壮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因其诗作多描绘豪情壮志和悲壮情感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意象丰富,常常涉及历史、战争、自然等主题。
创作背景: 《雁门太守行》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边疆战事频繁,诗人通过描绘战场的景象,表达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战争的感慨。
《雁门太守行》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边塞诗。诗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开篇便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气氛,战争的阴云笼罩着城市,令人感受到一种迫在眉睫的危机感。接下来的“甲光向日金鳞开”则让人想起战士们的英勇,金光闪烁的盔甲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这不仅仅是对战斗的描绘,更是对将士们斗志昂扬的赞美。
诗中提到“秋色里”的角声,描绘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似乎在暗示着战争的残酷与死亡的无情。而“塞上燕脂凝夜紫”,则通过美丽的意象,表现出边塞的壮丽与孤寂,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的“提携玉龙为君死”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愿为君主献身的决心,展现出一种忠诚与义气。
整首诗不仅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更在情感上深沉有力,令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战争的深思,展示了唐代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边塞战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对士兵的赞美,以及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充满了英雄气概和悲壮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黑云压城城欲摧”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玉龙”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易水”象征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