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0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02:46
送梁拾遗肃归朝
作者:皎然 〔唐代〕
明主重文谏,才臣出江东。
束书辞东山,改服临北风。
万里望皇邑,九重当曙空。
天开芙蓉阙,日上蒲桃宫。
天子初未起,金闺籍先通。
身逢轩辕世,名贵鸳鸾中。
故人荣此别,何用悲丝桐。
明主重视文官的谏言,才华横溢的臣子从江东而来。
他束起书信告别东山,换上衣服迎接北风。
他远望皇城,九重宫阙在曙光中显现。
天开芙蓉的阙门,日照蒲桃的宫殿。
天子尚未起床,金闺中的信件已先送达。
身处轩辕的时代,名声显赫如鸳鸾般相配。
老朋友在此别离,何必为此而悲伤呢?
作者介绍:皎然,唐代诗人,以清丽婉约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人情世态和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送别梁拾遗肃归朝的场合,表达了对才士归朝的欣喜和对友人别离的不舍,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政治理想和对明主的赞美。
《送梁拾遗肃归朝》是一首以送别为主题的诗,诗中充满了对文人的推崇与对未来的憧憬。开篇即以“明主重文谏”点明了当时社会对文官的重视,体现出作者对政治理想的认同。接着通过描写梁拾遗出山归朝的情景,展现了他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祖国的深情。诗中的“天开芙蓉阙,日上蒲桃宫”描绘了辉煌的皇宫,寓意着美好的前景。当他在“万里望皇邑”的时候,仿佛可以看到九重宫阙在曙光中闪耀,象征着光明的未来和希望的到来。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友人的不舍,也有对未来的期待。结尾的“何用悲丝桐”则是对离别情绪的调和,表达了对对方前途的祝福和对友谊的珍视。通过对比喜悦与悲伤,诗人在送别中找到了平衡,体现了唐代文人的豁达与洒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才士归朝的欢喜与对友人别离的感慨,体现了士人的理想和对明主的赞美。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东山”象征什么?
“万里望皇邑”表达了什么情感?
“何用悲丝桐”中“丝桐”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