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2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4:18
双峰百战后,真界满尘埃。
蔓草缘空壁,悲风起故台。
野花寒更发,山月暝还来。
何事池中水,东流独不回。
在经历了无数战斗后,山顶的真境如今满是尘埃。
蔓生的野草沿着空荡荡的墙壁蔓延,悲凉的风在旧台上吹起。
野花在寒冷中仍然绽放,山上的月亮在昏暗中再次升起。
为何池中的水,向东流去却不再回头呢?
本诗虽无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描绘战后遗址的荒凉,折射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诗中提到的“东流独不回”,可以联系到《庄子》中“流水”的哲学思想,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皎然,唐代诗人,字明之,号皎然,原籍河东。其诗以清新俊逸、自然流畅著称,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和人生哲理,言辞简洁而意境深远。
这首诗写于皎然游历吴匡山时,感受到战乱后寺庙的破败与自然的冷清,反映了他对历史沧桑的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宿吴匡山破寺》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战后寺庙的荒凉景象。诗的开头“双峰百战后”,直接引入主题,暗示了经历战乱的历史背景,带给读者一种沉重的历史感。接下来的“真界满尘埃”,则将这一感受推向高潮,显现出破败的现实与曾经辉煌的对比,引发人们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诗中自然景物的描写充满了悲凉情感。“蔓草缘空壁,悲风起故台”,野草和悲风的描写,不仅营造了一种萧条的氛围,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此时,诗人将注意力转向了自然的变化,“野花寒更发,山月暝还来”,在寒冷的环境中,野花依然绽放,山月依旧升起,这形成了与前文的对比,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韧性。
结尾的“何事池中水,东流独不回”,用水流的单向性来象征时间的不可逆转,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历史的无情,以及自然的永恒。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后寺庙的荒凉与自然的永恒,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传达了深邃的哲理,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中“双峰百战后”表现了什么?
a) 自然的美
b) 历史的沧桑
c) 个人的成长
“何事池中水,东流独不回”中的水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流动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环境
诗中提到的“野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坚韧与希望
c) 喜悦
答案:1.b;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