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宿吴匡山破寺》

时间: 2025-05-02 20:24:18

诗句

双峰百战后,真界满尘埃。

蔓草缘空壁,悲风起故台。

野花寒更发,山月暝还来。

何事池中水,东流独不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4:18

原文展示

双峰百战后,真界满尘埃。
蔓草缘空壁,悲风起故台。
野花寒更发,山月暝还来。
何事池中水,东流独不回。

白话文翻译

在经历了无数战斗后,山顶的真境如今满是尘埃。
蔓生的野草沿着空荡荡的墙壁蔓延,悲凉的风在旧台上吹起。
野花在寒冷中仍然绽放,山上的月亮在昏暗中再次升起。
为何池中的水,向东流去却不再回头呢?

注释

  • 双峰:指山上的两个高峰,象征经历过的战斗。
  • 真界:原指真实的境界,此处借指经历后留下的荒凉。
  • 蔓草:蔓延生长的杂草,象征被遗忘的过去。
  • 空壁:空荡的墙壁,表示寺庙的荒弃。
  • 悲风:悲凉的风,传达孤独与凄凉的情感。
  • 故台:指旧时的台基,暗示曾经繁华的景象。
  • :在这里形容天气寒冷,暗示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昏暗、黑暗的意思。
  • 独不回:表示水流的单向性,隐喻人生的不可逆。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描绘战后遗址的荒凉,折射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诗中提到的“东流独不回”,可以联系到《庄子》中“流水”的哲学思想,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字明之,号皎然,原籍河东。其诗以清新俊逸、自然流畅著称,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和人生哲理,言辞简洁而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皎然游历吴匡山时,感受到战乱后寺庙的破败与自然的冷清,反映了他对历史沧桑的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宿吴匡山破寺》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战后寺庙的荒凉景象。诗的开头“双峰百战后”,直接引入主题,暗示了经历战乱的历史背景,带给读者一种沉重的历史感。接下来的“真界满尘埃”,则将这一感受推向高潮,显现出破败的现实与曾经辉煌的对比,引发人们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诗中自然景物的描写充满了悲凉情感。“蔓草缘空壁,悲风起故台”,野草和悲风的描写,不仅营造了一种萧条的氛围,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此时,诗人将注意力转向了自然的变化,“野花寒更发,山月暝还来”,在寒冷的环境中,野花依然绽放,山月依旧升起,这形成了与前文的对比,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韧性。

结尾的“何事池中水,东流独不回”,用水流的单向性来象征时间的不可逆转,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历史的无情,以及自然的永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双峰百战后:经历了无数战斗的山峰,暗示历史的沉重。
  2. 真界满尘埃:曾经的真实和辉煌如今被尘埃覆盖,反映出历史的衰败。
  3. 蔓草缘空壁:杂草沿着空壁生长,象征遗忘与荒凉。
  4. 悲风起故台:悲凉的风在古老的台基上吹动,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5. 野花寒更发:即使在寒冷中,野花依然顽强生长,象征生命的坚韧。
  6. 山月暝还来:山上的月亮仍然在黑暗中升起,代表着自然的循环与永恒。
  7. 何事池中水,东流独不回:水流向东而不回,象征时间的单向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比如“蔓草缘空壁,悲风起故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水”比作时间,形象化地表达其不可逆的特性。
  • 拟人:让自然现象如“悲风”具有人性,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后寺庙的荒凉与自然的永恒,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传达了深邃的哲理,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峰:象征高峰与成就。
  • 真界:代表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 蔓草:生命的顽强与历史的遗忘。
  • 悲风:孤独与失落的情感。
  • 野花: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 山月:自然的永恒与时间的流逝。
  • 池水:时间的单向性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双峰百战后”表现了什么? a) 自然的美
    b) 历史的沧桑
    c) 个人的成长

  2. “何事池中水,东流独不回”中的水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流动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环境

  3. 诗中提到的“野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坚韧与希望
    c) 喜悦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时光与人生的感慨。
  • 《月夜忆舍弟》(杜甫):描绘了自然与人事交织的情感。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
    • 主题:同样表达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但杜甫更多关注社会现实,而皎然则注重自然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 风格:皎然的诗风清新,杜甫则更加沉重和悲壮。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对比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登骑石山 登骑石山 咏虞美人花 暮秋忆弟妹 柳 其二 柳 其一 闻唐陶山明府重修桃花庵感赋用原韵 其二 闻唐陶山明府重修桃花庵感赋用原韵 其一 即事述怀 春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卓荦不凡 震天撼地 不步人脚 百残 嚼铁咀金 長字旁的字 百不一遇 理职 逃宠 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绝长续短 包含膈的词语有哪些 女字旁的字 目字旁的字 包含阱的词语有哪些 三撇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灶结尾的成语 道尽涂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