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4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45:42
彩云归
作者: 樊增祥 〔清代〕
珠帘不散小春寒。
傍梅花暂卸雕鞍。
金橘香几盏和醅酒,
银烛下换了朱颜。
忆城东绮裘茸帽,
拥薰垆小眠。
可羡北台三老,
鹤氅如仙。
堪怜。江州司马,
七香车载到婵娟。
胜常道罢,颓玉无力,
侧倚床栏。
荡湘波明眸似剪,
旧恨都聚眉山。
琴床畔,卿是文君,
谁是文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寒犹存的景象,珠帘未散,春天依然寒冷。梅花旁边,暂时卸下雕花的鞍具,金橘的香气与醅酒交融在几盏酒中,银烛下人们的脸色变得红润。回忆起东城时节,身穿华美的绮裘和茸帽,依偎在薰香的炉旁小憩。令人羡慕的是北台的三位长者,他们的鹤氅如同仙人。可怜的江州司马,乘着七香车去见美人婵娟。他们胜过平常的道士,但此时却无力颓然,侧倚在栏杆上。荡漾的湘水映衬着她的明眸,犹如剪刀,旧日的怨恨在眉山的地方汇聚。琴床之畔,你是文君,那又是谁是文园呢?
樊增祥,清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新脱俗,作品多关注人情世态,情感细腻。
《彩云归》创作于春日,诗人借春寒之境抒发对往昔的怀念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对美人和饮酒的陶醉心情。
《彩云归》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美好的感慨。开头的“珠帘不散小春寒”,引入了一个静谧而略显寒意的场景,令人感受到早春的微寒和温暖之间的对比。紧接着,描绘了梅花、金橘与醅酒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似乎在诉说一个温暖的夜晚。
诗中提到的“可羡北台三老,鹤氅如仙”,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仿佛在追寻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而“江州司马,七香车载到婵娟”的意象,则将历史人物与个人情感连接起来,体现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追忆。
全诗最后的“卿是文君,谁是文园”,通过对比引发读者思考,抒发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与情感的流淌中,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爱情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测试:
“珠帘不散小春寒”中的“珠帘”象征什么?
“可羡北台三老”中的“三老”指的是哪些人?
此诗的主题是什么?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樊增祥的《彩云归》更注重描绘生活中的细节与情感,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现孤独与思乡情绪。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但都展现了深厚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