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0:00
作者: 陈匪石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疏钟坠响破烟霏。画屏开几曲峰危。当霁天万木如张盖,樵径引草色侵衣。闲中听乱莺娇啭,每双柑自携。隐现蛎墙,遥指地胜人稀。何期。霜斤到处,好风光过眼疑非。石泉泪涌,相向呜咽,诉与斜晖。最不堪空潭照影,倦鸟三匝无栖。云关外,犹有残僧月下寻诗。
疏落的钟声渐渐消散,打破了烟雾的宁静。画屏打开,几道险峻的山峰映入眼帘。当雨后天晴,万树如同撑开的伞盖,樵夫的小路上,草色悄悄染上了衣襟。闲暇时我听到莺鸟的娇声啼鸣,手中每一双柑橘都是自携而来。隐约可见的蛎墙,遥远指向人迹稀少的胜地。没想到,霜降的时节,眼前的美景令我难以辨认。石泉泪流,彼此相望间呜咽,诉说着夕阳的余晖。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空潭中的倒影,疲惫的鸟儿飞了三圈,却找不到栖息之处。在云层之外,依旧有个残僧在月下寻觅诗篇。
作者介绍: 陈匪石,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为主题,风格独特,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写于一个清晨或雨后的宁静时刻,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在闲暇中对美景的感悟。
《彩云归》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自然描写诗,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全诗从钟声的响起开始,拉开了自然景象的帷幕,接着通过画屏和险峻的峰峦描绘出一种空灵的美感。诗中“当霁天万木如张盖”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雨后晴天树木郁郁葱葱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在闲暇时,诗人静听莺声,享受与自然的和谐,柑橘的自携更显得生活的简单与丰盈。而“隐现蛎墙,遥指地胜人稀”则表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境界,营造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然而,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石泉泪涌,相向呜咽”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奈。结尾部分“云关外,犹有残僧月下寻诗”则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向往,残僧在月下,仿佛在寻求那一份宁静与智慧。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交织中,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自然中找到内心平静与智慧的情感基调。
诗中“疏钟”指的是什么?
a) 钟声微弱
b) 钟声洪亮
c) 钟声悦耳
“当霁天万木如张盖”形容的是哪个场景?
a) 雨后晴天
b) 暴风雨来临
c) 夜晚星空
诗中的“残僧”在干什么?
a) 读书
b) 寻找诗篇
c) 打坐
《静夜思》与《彩云归》: 两首诗都有对自然的描绘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静夜思》更强调对故乡的思念,而《彩云归》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美与内心的宁静。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前者更为柔情,后者则更为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