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金缕曲 其九 题《南汇朱烈妇行略》后》

时间: 2025-08-04 08:29:44

诗句

大节贞于石,烈铮铮,兵戈丛里,淋漓骂贼。

九死不辞刀见血,分裂金闺弱质。

尽愧煞,须眉人物,生就秋风荼蓼命,况伤心,少小成孤特,铭表字,待谁泐。

忆从烽火流离日,问人闲,裙钗多少,烟埋雾塞。

衰草茫茫斜照里,何许英魂招得,更无处,搜寻玉骨。

千载春申江上月,照孤城,常作冰霜色,泰山重,死应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4 08:29:44

原文展示

金缕曲 其九 题《南汇朱烈妇行略》后
作者: 黄钧宰 〔清代〕

大节贞于石,烈铮铮,兵戈丛里,淋漓骂贼。
九死不辞刀见血,分裂金闺弱质。
尽愧煞,须眉人物,生就秋风荼蓼命,
况伤心,少小成孤特,铭表字,待谁泐。
忆从烽火流离日,问人闲,裙钗多少,烟埋雾塞。
衰草茫茫斜照里,何许英魂招得,
更无处,搜寻玉骨。
千载春申江上月,照孤城,常作冰霜色,
泰山重,死应值。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大节操坚定如石,英勇铮铮,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痛快地骂贼。即使九死不辞,也愿意为国捐躯,分裂的金闺中,柔弱的身躯。
感到无比惭愧,英俊男儿,生来命如秋风中的荼蓼,
更何况心伤,少年时便孤独特立,铭刻的字,等待谁来泪洒。
回忆起烽火流离的日子,问人空闲时,裙钗多少,烟雾缭绕,无法分辨。
衰草茫茫,斜阳照耀下,何处能招得英魂,
更无处,去寻找那玉骨。
千年春申江上的明月,照耀孤城,常常显得冰霜般的颜色,
泰山的厚重,死去也是值得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大节:指高尚的节操。
  • 烈铮铮:形容英勇坚定的气概。
  • 兵戈:战争、武器。
  • 九死不辞:形容宁死不屈。
  • 金闺:指富贵家庭。
  • 须眉人物:指英俊的男性。
  • 荼蓼:秋风中荼蓼的命运,暗指柔弱和悲凉。
  • 铭表字:指刻在墓碑上的字。
  • 烽火流离:指战乱时期的流离失所。
  • 搜寻玉骨:寻找英灵的遗骸。
  • 春申江:指长江的一段,意指历史悠久。
  • 冰霜色:形容孤独和凄凉。

典故解析:

  • 烽火流离:出自古代战争,意指战乱导致的流离失所。
  • 春申江:指春申君黄歇,代表历史的沧桑与英雄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钧宰,清代诗人,生于文人世家,博学多才,擅长诗词,作品常常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人物。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借以描绘英勇女性的壮烈,表达对国家与家庭的忠诚。

诗歌鉴赏

《金缕曲 其九》通过描绘一位烈妇的英勇事迹,展现了清代社会中女性的坚韧与牺牲精神。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情感深厚,既有对烈士的崇敬,也有对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无奈的反思。开头“烈铮铮,兵戈丛里,淋漓骂贼”用鲜明的画面描绘出战争的激烈,烈妇在其中的坚强与勇敢。

接着“九死不辞刀见血,分裂金闺弱质”,展现了她宁死不屈的决心,尽管身处富贵之地,依然选择了为国捐躯的道路。诗中反复提到的“英魂”、“玉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又深沉的情感,令人对历史的悲剧感同身受。

整首诗在情感的流露和意象的运用上均表现出诗人深邃的思考与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形成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英勇女性的讴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节贞于石,烈铮铮,兵戈丛里,淋漓骂贼: 以大节如石的坚定形象,表现烈妇在战火中愤恨敌贼的情感。
  2. 九死不辞刀见血,分裂金闺弱质: 表现她宁死不屈的决心,即使身处富贵之地,也选择英勇抗敌。
  3. 尽愧煞,须眉人物,生就秋风荼蓼命: 表达对英勇女性的钦佩与惭愧,形容她们命运的无奈与悲凉。
  4. 况伤心,少小成孤特,铭表字,待谁泐: 追忆她们的孤独与伤痛,质问谁能铭记她们的牺牲。
  5. 忆从烽火流离日,问人闲,裙钗多少,烟埋雾塞: 回忆战乱中的离散与无奈,感叹生活的无常与困顿。
  6. 衰草茫茫斜照里,何许英魂招得,更无处,搜寻玉骨: 表达对英灵的追忆与寻找,感受到的无奈与绝望。
  7. 千载春申江上月,照孤城,常作冰霜色,泰山重,死应值: 以长江的月光照耀孤城,表明即使死去也是值得的,蕴含着对生命的深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烈妇的坚韧比作石,增强了情感的力量。
  • 对仗:如“九死不辞刀见血”和“分裂金闺弱质”,工整而有力量。
  • 拟人:将草、月等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英勇女性的壮烈形象,传达出对国家、家庭的忠诚与对战乱带来的悲痛的深切反思,展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烈妇:象征勇敢与坚韧。
  • 英魂:代表为国捐躯的英雄。
  • 春申江:象征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 冰霜色:隐喻孤独与凄凉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烈妇”主要指什么?
    A. 英勇的女性
    B. 和平时期的女性
    C. 战争中的普通女性
    D. 无名的女子

  2. “九死不辞刀见血”中的“刀”主要象征什么?
    A. 武器
    B. 牺牲
    C. 胆略
    D. 生活

  3. “千载春申江上月”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对历史的追忆
    C. 对生命的思考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描绘女性的悲剧命运与坚韧精神。
  • 李清照的词作,表达对爱国情怀与离愁的思索。

诗词对比:

  • 黄钧宰《金缕曲 其九》与杜甫《春望》:均反映了战争的痛苦与个人的命运,但前者更侧重对女性英勇的赞扬,而后者则表达对国家沦陷的无奈与悲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华诗词全集》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一壶歌 雨晴 初寒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 杂感四首 其二 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 酒药 东园小饮 偶书 春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溜钩子 农会 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巳字旁的字 人字头的字 莺闺燕阁 提土旁的字 禾字旁的字 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三日仆射 不知底细 香俏 挈揽 高才捷足 目字旁的字 身轻体健 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焦眉苦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