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2:03
金缕曲 其九 题《南汇朱烈妇行略》后
作者: 黄钧宰 〔清代〕
大节贞于石,烈铮铮,兵戈丛里,淋漓骂贼。
九死不辞刀见血,分裂金闺弱质。
尽愧煞,须眉人物,生就秋风荼蓼命,
况伤心,少小成孤特,铭表字,待谁泐。
忆从烽火流离日,问人闲,裙钗多少,烟埋雾塞。
衰草茫茫斜照里,何许英魂招得,
更无处,搜寻玉骨。
千载春申江上月,照孤城,常作冰霜色,
泰山重,死应值。
全诗翻译:
大节操坚定如石,英勇铮铮,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痛快地骂贼。即使九死不辞,也愿意为国捐躯,分裂的金闺中,柔弱的身躯。
感到无比惭愧,英俊男儿,生来命如秋风中的荼蓼,
更何况心伤,少年时便孤独特立,铭刻的字,等待谁来泪洒。
回忆起烽火流离的日子,问人空闲时,裙钗多少,烟雾缭绕,无法分辨。
衰草茫茫,斜阳照耀下,何处能招得英魂,
更无处,去寻找那玉骨。
千年春申江上的明月,照耀孤城,常常显得冰霜般的颜色,
泰山的厚重,死去也是值得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钧宰,清代诗人,生于文人世家,博学多才,擅长诗词,作品常常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人物。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借以描绘英勇女性的壮烈,表达对国家与家庭的忠诚。
《金缕曲 其九》通过描绘一位烈妇的英勇事迹,展现了清代社会中女性的坚韧与牺牲精神。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情感深厚,既有对烈士的崇敬,也有对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无奈的反思。开头“烈铮铮,兵戈丛里,淋漓骂贼”用鲜明的画面描绘出战争的激烈,烈妇在其中的坚强与勇敢。
接着“九死不辞刀见血,分裂金闺弱质”,展现了她宁死不屈的决心,尽管身处富贵之地,依然选择了为国捐躯的道路。诗中反复提到的“英魂”、“玉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又深沉的情感,令人对历史的悲剧感同身受。
整首诗在情感的流露和意象的运用上均表现出诗人深邃的思考与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形成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英勇女性的讴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英勇女性的壮烈形象,传达出对国家、家庭的忠诚与对战乱带来的悲痛的深切反思,展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烈妇”主要指什么?
A. 英勇的女性
B. 和平时期的女性
C. 战争中的普通女性
D. 无名的女子
“九死不辞刀见血”中的“刀”主要象征什么?
A. 武器
B. 牺牲
C. 胆略
D. 生活
“千载春申江上月”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对历史的追忆
C. 对生命的思考
D. 以上皆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