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2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3:59
《洞庭望月》
好风临湖水,清光不可分。
有天涵万象,无地点微云。
邻笛声相应,仙舟影绝群。
如何风外雁,偏向夜深闻。
这首诗描绘了在洞庭湖上观月的美丽景象。微风拂过湖面,清澈的月光洒下,仿佛与湖水融为一体。天空广阔无边,万物都在其中,只有几缕淡淡的云彩。邻近的地方传来笛声,与月光相呼应,仿佛仙舟在水面上漂浮,与其他船只隔绝。此时,夜深人静,只有远处的雁鸣声传来,似乎与这静谧的夜晚形成对比。
李敬,清代诗人,生平不详,著作甚为优秀,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常以自然景象为题材,抒发个人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洞庭湖之畔,正值夜晚,月光明亮,诗人驾舟游览,感受湖面的宁静和月色的优美,寄托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的思考。
《洞庭望月》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具有清新、优雅的风格。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洞庭湖的美丽月夜。开篇“好风临湖水”即带出了自然的和谐美,微风轻拂,湖水荡漾,月光照耀,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接着“有天涵万象,无地点微云”两句,诗人以广阔的天空和微薄的云彩来衬托湖面的开阔与宁静,仿佛一切都在月光的笼罩下,显得清澈透彻。
“邻笛声相应,仙舟影绝群”,此处诗人通过邻近传来的笛声与湖面上舟影的交融,描绘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场景,突显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感悟。同时,最后一句“如何风外雁,偏向夜深闻”,在夜深之际,孤雁的鸣叫打破了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一丝思索的意味,似乎在表达诗人对孤独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氛围宁静,情感深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自然中获得的内心宁静,具有深远的哲理意义。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借助月光、湖水与孤雁的意象,表达了宁静、孤独与思索的情感。诗人通过对美好自然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平和与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描绘的主要景象是什么?
“邻笛声相应”中的“相应”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