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5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50:43
莫嫌一点稚阳微,化育工夫自此推。
履袜已无亲可献,黍羔犹与俗相宜。
数千里外萦心事,四五更头欹枕时。
恳恳对天香一炷,定知人愿必天随。
不要嫌弃这微弱的一点阳光,这正是孕育生命的开始。
我已无亲人可以奉献,唯有这黍米和羔羊还符合世俗的习惯。
千里之外的心事萦绕在心头,夜半时分常常辗转难眠。
我恳切地对着天空燃上一炷香,心中明白人们的愿望必会得到天的回应。
吴潜,宋代诗人,字子云,号云溪,世称“诗中君子”。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但在诗歌创作上却表现出深厚的道德情怀和人文关怀。他的作品多关注自然和人事,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此诗写于吴潜晚年,正值国家动乱、个人失意之际。他通过描绘自然与人事的联结,表达个人的思考与期盼。在这种背景下,诗中的情感显得尤为沉重而深刻。
吴潜的《小至三诗呈景回制干并简同官》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初升的阳光,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亲情的思念。开头两句以“莫嫌一点稚阳微”引入,既是对自然景象的直接描写,也是对生命初生的温暖期许,蕴含了自然界中的生生不息。
接下来的“履袜已无亲可献,黍羔犹与俗相宜”则表现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孤独感,诗人已无亲人可奉献,唯有符合传统的祭品仍能够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思念,这种情感的表达十分细腻且深邃。
“数千里外萦心事,四五更头欹枕时”则展现出诗人在孤独夜晚的思索与不安,千里之外的心事萦绕心头,无法释怀,表现出一种无奈和惆怅。最后一句“恳恳对天香一炷,定知人愿必天随”则是对希望的寄托,虽然身处困境,依旧相信人愿必能得到天意的回应,体现了诗人坚韧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悟、对亲情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美好的向往。诗人在孤独与思念中保持着一种乐观的信念,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诗中“稚阳”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阳光
B. 夏天的阳光
C. 秋天的阳光
D. 冬天的阳光
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与幸福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怒与不满
D. 轻松与自在
“恳恳对天香一炷”中的“香”指的是什么?
A. 菊花
B. 香烟
C. 祭祀用的香
D. 体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