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2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8:07
一萼红(丙午春赤城山中题花光卷)
玉婵娟。甚春余雪尽,犹未跨青鸾。疏萼无香,柔条独秀,应恨流落人间。记曾照黄昏淡月,渐瘦影移上小栏干。一点清魂,半枝空色,芳意班班。重省嫩寒清晓,过断桥流水,问信孤山。冰粟微销,尘衣不浣,相见还误轻攀。未须讶东南倦客,掩铅泪看了又重看。故国吴天树老,雨过风残。
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那玲珑的花儿在春雪融化后依旧未能绽放,枝头稀疏的花瓣没有香气,柔软的细枝独自显现,令人惋惜它被遗落在尘世。回忆曾经在黄昏和淡月下,轻盈的身影渐渐投射在小栏杆上。那一点清冷的灵魂,半枝空灵的花色,清香缭绕。重温那清晨的寒气,过断桥的流水,想要询问孤山的情况。冰雪稍微消融,尘衣未曾洗净,见面时却又轻易误了轻攀。无须惊讶东南的倦客,掩着铅灰的泪水再看一遍。故国的树木已渐老去,雨过之后,风也残留着。
王沂孙(生卒年不详),北宋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及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常常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这首诗作于丙午年春天,诗人身处赤城山中,目睹春暖花开的场景,触发了他内心的感慨与思乡之情。诗中既有对花的描绘,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怀念。
《一萼红》通过花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同时也渗透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的“玉婵娟”一语,既美化了春花的形态,也暗示了花的脆弱和短暂。随着春雪的融化,花虽已绽放,但似乎并没有香气,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
而在黄昏的淡月下,诗人又回忆起过去的情景,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孤独。“一点清魂,半枝空色”,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生命的感悟。诗中反复出现的“看了又重看”,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执着,似乎在追寻一种无法再现的美好。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令人深思。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惋惜,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体情感基调显得淡淡忧伤,却又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思考。
“玉婵娟”指的是什么?
诗中“应恨流落人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冰粟微销”中的“冰粟”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