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7:30
作者: 王沂孙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洗芳林夜来风雨。匆匆还送春去。
方才送得春归了,那又送君南浦。君听取。
怕此承春归也过吴中路。君行到处。
便快折湖边,千条翠柳,为我系春住。春还住。
休索吟春伴侣。残花今已尘土。
姑苏台下烟波远,西子近来何许。
能唤否。又恐怕残春到了无凭据。
烦君妙语。更为我将春,连花带柳,写入翠笺句。
昨夜在芳林中经历了一场风雨,春天匆匆地又要离去了。
刚刚送走春天,这次又要送你去南浦。你听着,
怕春天的归去也会经过吴中路。你走到哪里,
就快去湖边折下那千条翠柳,为我留下春天。春天还在这里,
就不要再寻求春天的伴侣了,残花如今已成尘土。
姑苏的台下烟波遥远,西子现在又在何方?
你能唤醒她吗?又恐怕残春已无凭据。
烦请你用你的妙语,让我把春天,连同花柳,写入翠笺之中。
王沂孙,字景华,号雪窗,宋代诗人,擅长词作。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情感细腻而深刻。
《摸鱼儿·洗芳林》创作于春末,诗人借春天的离去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词艺术达到巅峰,诗人们常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摸鱼儿·洗芳林》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离去以及对友人的依恋。整首词分为几个部分,前半部分通过描写春雨后的芳林,表达了春天的匆匆离去,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氛围。而“君听取”一句则直接与友人对话,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亲切感。
诗中“千条翠柳”是春天的象征,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愿意用翠柳来“系住”春天,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留恋。后半部分则提到残花和西子,突显了时光的无情与美好事物的易逝,令人感到无奈与伤感。最后一句“写入翠笺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将春天的美好永留纸上,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友人的深情,反映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无奈,充满了对流逝岁月的感慨。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