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从军诗五首·其二》

时间: 2025-04-27 20:56:38

诗句

凉风厉秋节,司典告详刑。

我君顺时发,桓桓东南征。

泛舟盖长川,陈卒被隰埛。

征夫怀亲戚,谁能无恋情。

拊衿倚舟樯,眷眷思邺城。

哀彼东山人,喟然感鹳鸣。

日月不安处,人谁获恒宁。

昔人从公旦,一徂辄三龄。

今我神武师,暂往必速平。

弃余亲睦恩,输力竭忠贞。

惧无一夫用,报我素餐诚。

夙夜自恲性,思逝若抽萦。

将秉先登羽,岂敢听金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56:38

原文展示:

凉风厉秋节,司典告详刑。我君顺时发,桓桓东南征。泛舟盖长川,陈卒被隰埛。征夫怀亲戚,谁能无恋情。拊衿倚舟樯,眷眷思邺城。哀彼东山人,喟然感鹳鸣。日月不安处,人谁获恒宁。昔人从公旦,一徂辄三龄。今我神武师,暂往必速平。弃余亲睦恩,输力竭忠贞。惧无一夫用,报我素餐诚。夙夜自恲性,思逝若抽萦。将秉先登羽,岂敢听金声。

白话文翻译:

凉风在秋天时节猛烈吹拂,掌管刑法的官员详细告知刑罚。我们的君主顺应时势出发,威武地向东南方向征战。船只覆盖了长长的河流,士兵们遍布在低洼的地上。出征的士兵怀念着家人,谁能没有眷恋之情呢?抚摸着衣襟倚靠在船桅上,深深思念着邺城。为那些在东山的人感到悲哀,听到鹳鸟的鸣叫声感慨万分。日月不停地移动,人们谁能获得永恒的安宁?过去的人跟随公旦,一次出征就长达三年。现在我们的神武军队,短暂出征必定迅速平定。放弃了对亲人和睦的恩情,竭尽全力表达忠诚。担心没有一个人能派上用场,回报我平日的诚恳。日夜不停地自责,思绪如同被抽出的丝线。将率先登上战场的羽翼,岂敢听从退缩的命令。

注释:

  • 凉风厉秋节:形容秋风猛烈。
  • 司典告详刑:掌管刑法的官员详细告知刑罚。
  • 我君顺时发:我们的君主顺应时势出发。
  • 桓桓东南征:威武地向东南方向征战。
  • 泛舟盖长川:船只覆盖了长长的河流。
  • 陈卒被隰埛:士兵们遍布在低洼的地上。
  • 征夫怀亲戚:出征的士兵怀念着家人。
  • 拊衿倚舟樯:抚摸着衣襟倚靠在船桅上。
  • 眷眷思邺城:深深思念着邺城。
  • 哀彼东山人:为那些在东山的人感到悲哀。
  • 喟然感鹳鸣:听到鹳鸟的鸣叫声感慨万分。
  • 日月不安处:日月不停地移动。
  • 人谁获恒宁:人们谁能获得永恒的安宁。
  • 昔人从公旦:过去的人跟随公旦。
  • 一徂辄三龄:一次出征就长达三年。
  • 今我神武师:现在我们的神武军队。
  • 暂往必速平:短暂出征必定迅速平定。
  • 弃余亲睦恩:放弃了对亲人和睦的恩情。
  • 输力竭忠贞:竭尽全力表达忠诚。
  • 惧无一夫用:担心没有一个人能派上用场。
  • 报我素餐诚:回报我平日的诚恳。
  • 夙夜自恲性:日夜不停地自责。
  • 思逝若抽萦:思绪如同被抽出的丝线。
  • 将秉先登羽:将率先登上战场的羽翼。
  • 岂敢听金声:岂敢听从退缩的命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粲(约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诗歌以抒情见长,尤其擅长写景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粲在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士兵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风、刑罚、征战等意象,展现了战乱时期的艰难和士兵们的内心世界。诗中“征夫怀亲戚,谁能无恋情”一句,深刻表达了士兵们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王粲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人们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凉风厉秋节”:以秋风猛烈来象征战乱的严峻。
  • “司典告详刑”:刑罚的严格执行反映了社会的动荡。
  • “我君顺时发”:君主顺应时势出征,展现了国家的决心。
  • “桓桓东南征”:威武的征战,强调了军队的强大。
  • “泛舟盖长川”:船只覆盖河流,描绘了征战的规模。
  • “陈卒被隰埛”:士兵遍布低洼地,展现了战场的广阔。
  • “征夫怀亲戚”:士兵怀念家人,表达了战争的残酷。
  • “拊衿倚舟樯”:抚摸衣襟倚靠船桅,描绘了士兵的思乡之情。
  • “眷眷思邺城”:深深思念邺城,强调了对家乡的眷恋。
  • “哀彼东山人”:为东山人感到悲哀,反映了战争的苦难。
  • “喟然感鹳鸣”:听到鹳鸟鸣叫感慨万分,抒发了内心的感慨。
  • “日月不安处”:日月不停移动,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不安定。
  • “人谁获恒宁”:人们谁能获得永恒的安宁,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 “昔人从公旦”:过去的人跟随公旦,指历史上的征战。
  • “一徂辄三龄”:一次出征长达三年,展现了战争的漫长。
  • “今我神武师”:现在的神武军队,强调了军队的强大。
  • “暂往必速平”:短暂出征必定迅速平定,表达了对胜利的信心。
  • “弃余亲睦恩”:放弃了对亲人和睦的恩情,展现了士兵的牺牲。
  • “输力竭忠贞”:竭尽全力表达忠诚,强调了士兵的忠诚。
  • “惧无一夫用”:担心没有一个人能派上用场,表达了对个人价值的担忧。
  • “报我素餐诚”:回报平日的诚恳,强调了士兵的真诚。
  • “夙夜自恲性”:日夜不停地自责,展现了士兵的内心挣扎。
  • “思逝若抽萦”:思绪如同被抽出的丝线,描绘了士兵的复杂情感。
  • “将秉先登羽”:将率先登上战场的羽翼,表达了士兵的勇敢。
  • “岂敢听金声”:岂敢听从退缩的命令,强调了士兵的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思逝若抽萦”用抽出的丝线比喻思绪的纷乱。
  • 拟人:“日月不安处”将日月拟人化,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不安定。
  • 对仗:“凉风厉秋节,司典告详刑”等句中使用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通过描绘战乱时期的艰难和士兵们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展现了士兵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他们在战争中的勇敢和忠诚。

意象分析:

  • 凉风:象征战乱的严峻。
  • 刑罚:反映了社会的动荡。
  • 征战:展现了国家的决心和军队的强大。
  • 士兵: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思乡之情。
  • 鹳鸣:抒发了内心的感慨和对和平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征夫怀亲戚”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恐惧 B. 对家人的思念 C. 对和平的渴望 D. 对胜利的信心

  2. “日月不安处”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今我神武师,暂往必速平”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忧虑 B. 对和平的渴望 C. 对胜利的信心 D. 对士兵的思念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粲的其他作品,如《七哀诗》等,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 其他建安七子的作品,如曹操的《短歌行》、曹植的《白马篇》等,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 王粲的《从军诗五首·其二》与曹操的《短歌行》对比,可以发现两者都反映了战乱时期的艰难和士兵的内心世界,但王粲的诗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曹操的诗则更加强调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粲诗集》:收录了王粲的全部诗歌作品,可以全面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 《建安七子诗选》:收录了建安七子的代表作品,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 《东汉末年文学研究》:研究东汉末年文学的专著,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学发展。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方正学画竹赞心斋先生家藏 杨太真华清宫上马图 读骚 田家杂兴和林屋山人作 其三 题二乔观兵书图 书中乾蝴蝶 题赵承旨画兰 阻风黄浦和孟韩韵 独夜闻笛怀清溪伯姊 夜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歹字旁的字 齐字隶书怎么写?这份齐字隶书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鱼字旁的字 止字旁的字 蚕家 圣友寺 族谱 行不及言 小学描写冬天的诗_优美冬季诗句大全 单杠 占奏 氏字旁的字 皮的同音字大全_汉字同音字学习 芒结尾的成语 包含踞的词语有哪些 冖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冖字旁的字 罪不可逭 土壤细流 胆颤心惊 回黄转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