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6:03
题商山修路僧院
作者:蒋吉〔唐代〕
此地修行山几枯,
草堂生计只瓶盂。
支郎既解除艰险,
试看人心平得无。
这片修行的地方,山谷已经干枯,
草堂的生计仅靠一个瓶子和一个碗。
支郎既然已经摆脱了艰难险阻,
那么看看人们的心境是否平和呢?
诗中未涉及显著的典故,但“修行”一词常常与佛教或道教的修炼有关。唐代是佛教盛行的时期,许多诗人受到其影响,以山水和隐居生活为题材。
作者介绍:蒋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多涉及自然景观及道教、佛教思想,倡导简单、清净的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社会动荡的时期,许多文人开始寻求隐居和修行,以逃避政治纷争和生活压力。作品反映出诗人对修行生活的思考与对人心的观察。
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商山修道院的环境和僧侣的生活状态。首句“此地修行山几枯”,直接点出环境的荒凉,传达出一种孤寂与清冷的氛围。接着“草堂生计只瓶盂”,则展示了僧侣们的生活极为简朴,只有极少的生活用具,反映出修行者对物质的无欲与淡然。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将目光转向人心,提到“支郎既解除艰险”,似乎在说修道者经历了许多磨难,而如今能否平心静气,正是对修行成果的考验。整首诗意蕴深厚,既有对环境的描写,也有对人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修行的理解与体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草堂”代表什么?
A. 富丽堂皇的居所
B. 简陋的住所
C. 城市的房屋
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传达怎样的心态?
A. 对物质生活的渴望
B. 对人心平和的追求
C. 对政治的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