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0:2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0:22:23
听僧吹芦管
作者: 薛涛 〔唐代〕
晓蝉呜咽暮莺愁,
言语殷勤十指头。
罢阅梵书聊一弄,
散随金磬泥清秋。
清晨的蝉鸣声声呜咽,黄昏的黄莺似乎愁苦,
僧人用心良苦地与我细语,十指轻轻相触。
停止阅读佛教经典,随便弹弄一下乐器,
悠扬的音律散入空中,仿佛在泥土中飘散的清秋气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梵书”与“金磬”,均与佛教文化密切相关,表现出诗人与僧人之间的宗教交流与心灵对话。
作者介绍: 薛涛(768年-832年),唐代女诗人,以其才情和美貌著称。她生于四川,因其家境富裕,早年便有机会接触诗词,后成为当时著名的才女。薛涛的诗歌常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而著称,反映了她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 《听僧吹芦管》创作于唐代,正值佛教盛行的时期。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交流,以及对自然声音的细腻感受,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和对世事的淡然。
《听僧吹芦管》是一首极具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情境的细腻观察。开篇通过“晓蝉”和“暮莺”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清晨与黄昏的意境,暗示着生命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还营造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情绪。
接着,诗人将注意力转向与僧人的交流,表达了对这份静谧与和谐的珍视。僧人“言语殷勤”,表现出一种温暖的人际关系,十指相触更是暗示了心灵的共鸣与默契。随后,诗人选择放下手中的梵书,转而听僧人吹奏的乐曲,这一行为象征着对世俗纷扰的暂时放下,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的“散随金磬泥清秋”更是将整首诗的氛围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既有佛教文化的沉静,又有秋天的清新,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之间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与僧人的交流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晓蝉”与“暮莺”分别象征什么?
A. 春天与冬天
B. 生命的开始与结束
C. 清晨与黄昏
“言语殷勤十指头”中,十指相触表达了什么?
A. 疏远
B. 亲密
C. 不满
诗中提到的“金磬”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宗教信仰与内心的平和
C. 自然之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