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41:31
《听僧吹芦管》
作者: 薛涛 〔唐代〕
晓蝉鸣咽暮莺愁,言语殷勤十指头。
罢阅梵书劳一弄,散随金磬泥清秋。
清晨的蝉鸣声悲哀,黄昏时的莺鸟也显得忧愁,
僧人说话时的殷勤仿佛他十根手指都在为我倾诉。
放下手中的经书,随意玩弄那芦管,
伴着金色的磬声,悠然自得地迎接清秋的到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中涉及的“梵书”指佛教经典,暗示诗人与僧人之间的交流和内心的思考。而“金磬”则常用于寺庙中,与宗教氛围密切相关,表现出一种禅意。
作者介绍:
薛涛(768年-831年),字观光,号涛,四川人,唐代著名女诗人。她以诗才闻名于世,擅长五言绝句,作品多描写女儿情怀和自然景色。薛涛的生活背景复杂,曾为妓女,后因才华受到士人的赞赏,留下了大量传世佳作。
创作背景:
《听僧吹芦管》写于一个清秋的下午,诗人在寺庙中听见僧人吹奏芦管,感受到一种闲适与宁静。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气息,表达了作者对清秋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以清晨和黄昏的景象开篇,展现出一幅动静结合、富有诗意的画面。晓蝉的“鸣咽”和暮莺的“愁”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更引发了诗人内心的共鸣,表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惆怅。接着,诗人转向与僧人的交流,僧人殷勤的言语仿佛将诗人的内心思绪引导到更深的层面。
“罢阅梵书劳一弄”一句,表明诗人对佛教经典的暂时放下,选择去享受这宁静的时光,显现出对世俗与宗教的思考和取舍。而“散随金磬泥清秋”则表现出一种随性与洒脱,金磬的声音与泥土的清新气息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领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
逐句解析:
晓蝉鸣咽暮莺愁
言语殷勤十指头
罢阅梵书劳一弄
散随金磬泥清秋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在喧嚣尘世中寻找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晓蝉”象征什么?
A. 快乐
B. 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流逝
C. 无聊
诗人选择放下什么?
A. 书籍
B. 杂事
C. 经书
“金磬”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宁静与神圣
C. 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与薛涛在描写自然景色时,李白偏向豪放、奔放的情感,而薛涛则更注重细腻、柔和的情感表达,反映出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