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0:21
上巳
作者:崔颢 〔唐代〕
巳日帝城春,
倾都祓禊晨。
停车须傍水,
奏乐要惊尘。
弱柳障行骑,
浮桥拥看人。
犹言日尚早,
更向九龙津。
在巳日的春天,帝城的春光明媚,
全城的人们都在这天进行祓禊活动。
停车应该靠近水边,
奏乐则要引起周围的尘埃飞扬。
柔弱的柳树挡住了骑行的人,
浮桥上聚集了前来看热闹的人。
人们还说天色尚早,
于是更向九龙津走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上巳节源于古代春天的祭祀活动,人们在这一天进行春游、祓除邪祟,具有浓厚的文化传统。
作者介绍:
崔颢(704年-754年),字颢宗,号白云,唐代著名诗人,以山水诗著称,其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与人情交融的意境。他的诗风清新、典雅,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上巳》创作于唐代的上巳节,这个节日是春天的一个重要节庆,常常伴随着游玩和祓禊活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和节庆文化的热爱。
崔颢的《上巳》以清新流畅的笔调描绘了春季的美好和上巳节日的热闹场景。诗的开头“巳日帝城春”直接引入了主题,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展现了长安的春天。接着,诗人描绘了人们在这一天倾城出游,参与祓禊活动的热情场面。通过“停车须傍水,奏乐要惊尘”的描写,可以感受到节日的欢快氛围和人们的欢愉心情。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中“弱柳”和“浮桥”构成了优美的自然画面,柳树的柔弱与活动的人群形成鲜明对比,产生了动态与静态的和谐。最后两句“犹言日尚早,更向九龙津”则反映了人们对春日游玩的热切期待,表现出一种青春活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体而言,崔颢以细腻的笔触,成功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春日场景,兼具了节日的欢快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日游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反映了唐代人们对自然的热情和对节日文化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上巳》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崔颢
C. 李白
D. 王之涣
“巳日帝城春”中的“巳日”指的是哪一天的节日?
A. 端午节
B. 中秋节
C. 上巳节
D. 元宵节
诗中提到的“九龙津”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长安的水道
B. 洛阳的桥
C. 杭州的湖
D. 成都的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崔颢的《上巳》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但前者更注重节日的热闹气氛,而后者则强调宁静的山水之美,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