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9:07
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凉。
山梅犹作雨,谿橘未知霜。
谢客文逾盛,林公未可忘。
多惭越中好,流恨阅时芳。
在东阳的水面上划着船,回舟驶入剡乡。
青山连绵不绝,绿水向何处流去呢?
大地的气息在秋天依然湿润,江风渐渐带来了晚凉。
山间的梅花仍在雨中绽放,溪边的橘子尚未感受到霜寒。
谢安的文章已显得更加华美,林公的风采仍让人难以忘怀。
我对越中美景感到羞愧,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作者介绍:崔颢,唐代著名诗人,字颢宗,号白云,出生于今湖北省,因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有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崔颢的游历过程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诗中描绘的剡乡是他曾游历的地方,充满了对家乡的情感。
《舟行入剡》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舟行的过程中,观察到周围自然景色,情感在景色中流露。开篇用“鸣棹”描绘船行的情景,营造出悠然自得的氛围。接下来的“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则引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思考,山水的绵延似乎象征着时光的无尽流逝,给人以哲理的启示。
在描写季节的变化时,诗人用“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凉”展现出秋日的气息,四季更迭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流转。尤其是“山梅犹作雨,谿橘未知霜”,两句通过梅花和橘子的对比,体现出秋冬交替中的生机与脆弱,隐含着对生命的感慨。
最后几句则转向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自己处境的反思,特别是提到谢安与林公,这不仅是对古人的敬仰,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省,流露出一种惆怅和不甘。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描绘,深刻的哲理思考以及对历史的追忆,构建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展现了崔颢的才情与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的整体氛围,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剡乡位于哪个省?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谢客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