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6:35
渭城少年行
作者:崔颢 〔唐代〕
洛阳三月梨花飞,
秦地行人春忆归。
扬鞭走马城南陌,
朝逢驿使秦川客。
驿使前日发章台,
传道长安春早来。
棠梨宫中燕初至,
葡萄馆里花正开。
念此使人归更早,
三月便达长安道。
长安道上春可怜,
摇风荡日曲江边。
万户楼台临渭水,
五陵花柳满秦川。
秦川寒食盛繁华,
游子春来不见家。
斗鸡下杜尘初合,
走马章台日半斜。
章台帝城称贵里,
青楼日晚歌钟起。
贵里豪家白马骄,
五陵年少不相饶。
双双挟弹来金市,
两两鸣鞭上渭桥。
渭城桥头酒新熟,
金鞍白马谁家宿。
可怜锦瑟筝琵琶,
玉壶清酒就倡家。
小妇春来不解羞,
娇歌一曲杨柳花。
全诗翻译:
在洛阳的三月,梨花纷纷飘落,
秦地的行人心中思念着归乡。
他们扬鞭策马,走在城南的小路上,
早上碰见了驿使,带来了秦川的客人。
驿使前几天刚从章台出发,
传递着长安的春天早已来临。
棠梨宫中,燕子刚刚飞到,
葡萄馆里,鲜花正盛开。
想到这些,便愈发想要早早归去,
三月就能抵达长安的路。
长安道上的春色十分可怜,
微风摇曳,阳光照耀曲江边。
万户楼台临近渭水,
五陵的花柳装点着秦川。
在秦川寒食节上,繁华盛景,
游子春天来时却无法看到家。
斗鸡比赛刚刚在尘土中结束,
走马至章台时,日已半斜。
章台的帝城称得上是贵族的地方,
青楼中,夜晚歌声和钟声交织。
贵族家中,白马骄子随处可见,
五陵年少,彼此都不相让。
双双挟着乐器来到金市,
两两鸣鞭奔向渭桥。
渭城桥头的酒刚刚酿熟,
金鞍白马,哪家宿泊?
可怜的是那锦瑟筝琵琶,
玉壶清酒往往在倡家流传。
小妇人春来不解羞涩,
娇歌一曲,伴着杨柳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崔颢(704年-754年),字韫秀,号白云,唐代著名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渭城少年行》创作于崔颢游历的过程中,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游子对故乡的思念。诗中融入了对繁华都市生活的描写和对归乡情怀的寄托。
《渭城少年行》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作,展现了唐代繁华的社会风貌和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通过描绘洛阳三月梨花飞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春日氛围,接着引出行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多次提到“长安”,不仅是地理上的归属,更是心灵的归宿。
在诗的叙述中,驿使的出现象征着信息的传递,连接了远方的思念与现实的生活。随着诗的深入,描绘了长安的繁华与热闹,特别是“青楼日晚歌钟起”,展现了都市生活的风流与奢华,同时也暗示了游子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春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游子在美丽春光中归乡的迫切愿望,情感真挚而深沉。尤其是最后几句,描绘了小妇人无知羞涩的情态,增添了一丝生活的气息与人情的温暖,使得整首诗更具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游子在春风中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繁华都市生活的观察与感慨。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家乡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洛阳”指的是哪个朝代的都城?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诗中“斗鸡”这一活动是什么节日中的常见娱乐?
A. 中秋节
B. 寒食节
C. 端午节
D. 春节
“青楼”在诗中主要象征什么?
A. 贫穷
B. 繁华与奢侈
C. 家庭
D. 战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渭城少年行》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游子情怀,但《登鹳雀楼》更侧重于壮阔的自然景观,而《渭城少年行》则注重人情与生活的细腻描写,反映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