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1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2:13:12
天遥来雁小,江阔去帆孤。
见画苑,郭熙取作画意。
南陌游人回首去,东林道者杖藜归。
咏道旁亭子萄藤,洞庭头,引叶漾盈摇。
皎洁钩高挂,玲珑影落寮。
阴烟压幽屋,濛密梦冥苗。
清秋青且翠,冬到冻都凋。
蒲萄架。
远处天空中,雁群飞来显得渺小,江面宽阔,孤舟远去。
在画苑中,郭熙的画作展现了南方的游人,回头凝望,
而东林的道士拄着拐杖归来。
我吟咏道旁的亭子和葡萄藤,
洞庭湖的水面,绿叶随波荡漾。
明月高悬,清影洒落在小屋上。
阴云笼罩着幽静的房子,
朦胧的梦境在茂密的苗圃中浮现。
清秋时节,青翠的景色依然,
冬天来临,冰冻的景象开始凋零。
葡萄架下。
作者介绍:姚合是唐代诗人,字子元,号山翁,生于公元779年,卒年未知。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见长,擅长描写山水与田园风光,常蕴含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人相继涌现。姚合作为当时的诗人,受自然环境与人文气息的影响,创作了许多描写山水与人事的诗篇。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人情世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湖图景。开篇以“天遥来雁小,江阔去帆孤”引入,展现了宽广的江面和渺小的雁群,形成一种辽阔而孤独的意境。接着提到郭熙的画作,表达诗人与画家之间的心灵共鸣,展现了自然与艺术的和谐统一。
诗中“南陌游人回首去,东林道者杖藜归”描绘了游人和道士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侧面反映了人们的追求与归属。接下来的描写中,亭子、葡萄藤、洞庭湖等意象交织,描绘了一个清幽而富有生机的场景,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和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几句则转换了季节的变换,清秋的青翠与冬天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也让人在美的享受中体会到生命的无常与变化。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也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事,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命流转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郭熙”是哪个朝代的画家?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江阔去帆孤”中的“孤”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孤独
C. 喜悦
D. 忧伤
诗中提到的“道者”是指什么?
A. 一般的行人
B. 道士
C. 诗人
D. 画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