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1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2:13:12
书怀寄友人
作者:姚合
精心奉北宗,微宦在南宫。
举世劳为适,开门事不穷。
年来复几日,蝉去又鸣鸿。
衰疾谁人问,闲情与酒通。
四邻寒稍静,九陌夜方空。
知老何山是,思归愚谷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感慨。诗人精心侍奉北宗(北方的皇帝),而自己却身处南方的微薄官职中。世人都在忙碌地追求适合自己的生活,而我却能开门迎接毫无穷尽的事务。年复一年,时光飞逝,蝉鸣声声,鸿雁南飞。衰老和疾病,谁来关心呢?我与酒为伴,享受这闲适的情趣。四周邻里渐渐安静,街道上夜色空荡。知道老年归何处,心中思念愚谷的故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姚合(约770年-84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生活在唐代中后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与人情,作品中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姚合身处南方微薄官职的生活中,体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思恋。诗人在经历时光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后,逐渐感到孤独与无助。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故乡的思念。开篇“精心奉北宗,微宦在南宫”便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处境,表现出他对宫廷生活的无奈和对微薄官职的失落感。接下来的“举世劳为适,开门事不穷”反映了诗人对世人忙碌追求的观察,以及自己面对无尽事务的疲惫。
诗中“年来复几日,蝉去又鸣鸿”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蝉声的消逝和鸿雁的归来,暗示着诗人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最后的“知老何山是,思归愚谷中”则是对未来的思考与对故乡的归属感,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对友人的思念,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追求宁静生活的愿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所奉侍的“北宗”指的是?
A) 南方的皇帝
B) 北方的皇帝
C) 诗人的朋友
D) 诗人的故乡
诗中提到的“蝉去又鸣鸿”象征着什么?
A) 诗人的快乐
B) 时间的流逝
C) 诗人的孤独
D) 诗人的成就
“闲情与酒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享受生活
C) 思乡
D) 忙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对姚合的《书怀寄友人》的详细解析和赏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