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2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27:53
《寄贾岛浪仙》 作者: 姚合 〔唐代〕
悄悄掩门扉,穷窘自维絷。
世途已昧履,生计复乖缉。
疏我非常性,端峭尔孤立。
往还纵云久,贫蹇岂自习。
所居率荒野,宁似在京邑。
院落夕弥空,虫声雁相及。
衣巾半僧施,蔬药常自拾。
凛凛寝席单,翳翳灶烟湿。
颓篱里人度,败壁邻灯入。
晓思已暂舒,暮愁还更集。
风凄林叶萎,苔糁行径涩。
海峤誓同归,橡栗充朝给。
悄悄地关上门,自己被困在穷困中。
世事已经迷惘,生计又难以维持。
我与世俗的关系渐渐疏远,孤独而坚定地独立。
即使来去如云,贫穷的生活又怎能习惯。
我所居住的地方荒无人烟,哪里比得上京城的繁华。
院子里越来越空,虫鸣与雁叫交织。
衣服半是僧人的样式,蔬菜和药草常常自己去采摘。
寒冷的床铺单薄,灶台的烟雾湿冷。
破烂的篱笆旁,邻居的灯光透入。
清晨的思绪暂时舒展,黄昏的愁苦又重新聚集。
风寒凋零了树叶,苔藓使得小路变得湿滑。
在海的尽头誓言同归,橡树和栗子为我早晨的食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姚合,字子文,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其诗风多描写田园生活、隐逸思想,表达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姚合晚年,表达了他在隐居生活中感受到的孤独与贫困,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生活境遇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寄贾岛浪仙》是姚合在隐居生活中的真实写照,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内心的孤寂与对外界的无奈。诗中用“悄悄掩门扉”开篇,传达出一种对世事的回避与自我封闭,接着描绘了生活的困窘与生计的艰难,表达了诗人与世俗的隔离感。
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刻画,展现了他内心的凄凉与清冷。比如“院落夕弥空,虫声雁相及”,在黄昏时分,院落空旷,人声寂静,虫鸣与雁叫的自然声响显得格外清晰,反映出一种孤独的情怀。
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生活境遇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在“海峤誓同归,橡栗充朝给”中,虽然生活艰辛,但依然希望与朋友共享理想与愿景。整体而言,诗歌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孤独与艰辛,深刻地反映了士人在时代变迁中的无奈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贫困的深刻感受,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展现了士人在变幻时代中的无奈和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悄悄掩门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外界的欢迎
B. 对外界的隔绝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朋友的思念
诗中“虫声、雁声”主要是为了渲染什么?
A. 自然的美好
B. 内心的孤寂
C. 生活的繁华
D. 友情的温暖
诗中提到“海峤誓同归”,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无望
B. 对理想的追求
C. 对生活的放弃
D. 对金钱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姚合的《寄贾岛浪仙》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与隐逸生活的孤独,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两者的主题虽不同,但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姚合的《寄贾岛浪仙》,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