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4:46
原文展示:
死生吟 学仙欲不死,学佛欲再生。 再生与不死,二者不果能。 设使人果能,方始入于情。 赏哉林下人,不为人所惜。 哀哉公与卿,重为人所惑。
白话文翻译:
学习仙术希望长生不死,学习佛法希望来世再生。 再生与不死,这两种愿望都不能实现。 如果人真的能够实现,那才算是真正进入了情感的世界。 可叹那些在林下隐居的人,不被世人所珍惜。 悲哀的是那些公卿贵族,却被世人深深迷惑。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邵雍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邵雍认为,无论是追求长生不老还是来世再生,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真正重要的是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人和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学仙和学佛的对比,揭示了人们对于生死的两种极端追求,即长生不死和来世再生,但这两种追求都是不现实的。诗中“设使人果能,方始入于情”一句,表达了作者认为只有当这些幻想破灭,人们才能真正面对现实,体验生活的情感。后两句通过对隐士和贵族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珍惜现实生活的重要性,批判了社会对虚幻追求的盲目崇拜。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批判人们对生死的虚幻追求,强调珍惜现实生活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对比学仙和学佛的追求,以及隐士和贵族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珍视和对虚幻追求的批判。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中提到的“学仙”和“学佛”分别代表了什么追求? A. 长生不死和来世再生 B. 现实生活和虚幻追求 C. 隐居生活和世俗权力 D. 情感体验和理性思考 答案:A
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死问题? A. 追求长生不死 B. 追求来世再生 C. 珍惜现实生活 D. 放弃所有追求 答案:C
诗中的“林下人”指的是什么? A. 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B. 追求长生不死的人 C. 追求来世再生的人 D. 被世俗迷惑的人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