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4:03
可惜东林寺,空门失所依。
翻经谢灵运,画壁陆探微。
隙地泉声在,荒途马迹稀。
殷勤话僧辈,未敢保儒衣。
可惜东林寺如今已是破败不堪,空旷的寺院失去了依靠的信仰。
翻阅经书的灵运已经离去,墙壁上的画作也被陆探微所遗忘。
山间泉水的声音依然存在,荒芜的道路上马蹄的印迹也稀少。
我殷勤地与僧人们交谈,却不敢奢望能保住我的儒生身份。
张祜,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在诗歌创作上以写景抒情见长,常表达对时事的关怀和个人情感。
本诗创作于唐代,时唐朝盛世已渐趋衰退,社会的动荡和文化的变迁使得许多曾经辉煌的寺庙和文化逐渐被遗忘。诗人在此背景下,抒发对东林寺昔日繁华的惋惜之情。
《毁浮图年逢东林寺旧》是一首充满惆怅的诗作,作者借东林寺的衰败来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诗中“可惜东林寺”一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种失落的氛围,寺庙的荒废象征着信仰和文化的缺失。接下来的“翻经谢灵运,画壁陆探微”,则通过提及两位历史上的文人,进一步强调了文化的流失和历史的沉重。诗中“隙地泉声在,荒途马迹稀”,则用泉水声和稀少的马迹描绘了环境的荒凉,更加深了孤寂的氛围。最后一句“殷勤话僧辈,未敢保儒衣”,表达了诗人在与僧人交流中对自身身份的反思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显示出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忧虑。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过往文化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本诗表达了对东林寺的怀念与惋惜,反映了历史变迁带来的文化失落和身份认同的困惑,深刻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社会变动时的无奈与悲伤。
东林寺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失落
C. 自然
D. 文化
“翻经谢灵运”中的谢灵运指的是哪种人物?
A. 画家
B. 诗人
C. 僧人
D. 学者
诗中“隙地泉声在”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快
B. 悲伤
C. 安宁
D. 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