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塞上闻笛(一作董家笛)》

时间: 2025-07-26 11:27:35

诗句

一夜梅花笛里飞,冷沙晴槛月光辉。

北风吹尽向何处,高入塞云燕雁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1:27:35

原文展示:

塞上闻笛(一作董家笛)
唐代:张祜

一夜梅花笛里飞,
冷沙晴槛月光辉。
北风吹尽向何处,
高入塞云燕雁稀。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可以理解为:
在寂静的夜里,梅花的笛声似乎在空中飘荡,清冷的沙子和明亮的月光交相辉映。北风吹过,带着我的思绪向何处去呢?高高的塞外云层中,飞翔的燕子和大雁都变得稀少。

注释:

  • 梅花笛:指用梅花木制成的笛子,笛声清脆动人。
  • 冷沙:指沙地在寒冷的夜晚显得更加冷清。
  • 晴槛:晴朗的窗檐,意味着心境的清明。
  • 北风:象征着寒冷和孤独。
  • 塞云:指边塞的云,营造出一种辽阔的意境。
  • 燕雁:燕子和大雁,象征着归属和离散。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梅花笛”这一意象可以与古代文人对梅花的喜爱联系在一起,梅花常常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笛声则常用于抒发孤独的情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祜(约公元780年-约公元850年),字季常,号少城,唐代诗人,生于宣州,其诗风以清新脱俗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及人生感悟。
  • 创作背景:本诗可能创作于边塞,诗人通过对笛声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及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塞上闻笛》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诗作。诗中通过“梅花笛”的音色引入,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清冷的氛围。笛声仿佛在空中回荡,带着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接下来的“冷沙晴槛月光辉”则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如水,笛声悠远,让人倍感惆怅。北风的到来,似乎打破了这一份宁静,带来了思绪的飘散,诗人不禁发问:“向何处?”这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在边塞的孤寂与渴望归乡的情感。最后一句提到的“高入塞云燕雁稀”,则进一步深化了对离别和孤独的感受,燕雁的稀少象征着诗人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夜梅花笛里飞:夜里梅花笛声飘渺,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
    • 冷沙晴槛月光辉:冷沙与月光相辉映,表现出夜的清冷与宁静。
    • 北风吹尽向何处:北风把思绪吹散,诗人对未来的迷茫。
    • 高入塞云燕雁稀:边塞云层高耸,飞行的鸟儿稀少,暗示孤独与思念。
  • 修辞手法

    • 拟人:笛声似乎有生命,能够飞舞。
    • 对仗:如“冷沙晴槛”和“月光辉”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梅花象征着高洁,燕雁象征归属。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边塞生活的情感深度。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诗人的精神追求。
  • 笛声:象征思乡与孤独的情感。
  • 北风:象征寒冷和离别,带来思绪的飘散。
  • 月光:象征宁静,映衬着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梅花笛”象征什么? A. 喜悦
    B. 孤独
    C. 忘记

  2. “北风吹尽向何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迷茫
    C. 安宁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生活的繁华
    B. 思乡与孤独
    C. 战争的胜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静夜思》。
  • 诗词对比:张祜的《塞上闻笛》与王昌龄的《出塞》均描绘了边塞风光和思乡情感,但张祜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王昌龄则更强调边塞的壮阔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张祜研究》

相关查询

同吴仲退周南翁登法云寺志上人流玉阁 听山中谈虎赋二章 听山中谈虎赋二章 听琴 听琴 铁笛行赠丁云屋 田间 田家 题赵氏晓山 题汪氏插梅图卷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学室 驾和 色字旁的字 靣字旁的字 搬指 一喷一醒 黹字旁的字 夜静更深 言字旁的字 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贪财无义 名重识暗 一时无两 田字旁的字 破酲 斩头去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