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1:23
江上初收战马尘,
莺声柳色待行春。
双旌谁道来何暮,
万井如今有几人。
在江边刚刚扫去战马留下的尘土,
黄莺的歌声和柳树的绿意正在等待春天的到来。
双旗飘扬,谁知道今天的归途有多晚,
如今万户人家中,究竟还有多少人?
刘长卿(约709年-780年),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参与政治,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和人情世态。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国家逐渐从战争中恢复过来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江边的春景,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的反思。
《奉送贺若郎中贼退后之杭州》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诗,诗人在描写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折射出社会的变迁与人们的情感。在开篇的“江上初收战马尘”,诗人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展现了战后初平的宁静,仿佛战马所带来的尘埃刚刚被清理,象征着过去的战争已渐渐远去。接着“莺声柳色待行春”,春天的到来不仅仅是自然的复苏,也是人心的归宁与期待。
而在后两句中,诗人引入了对未来的思考,“双旌谁道来何暮”,双旗在风中飘扬,却又让人对归来的时间感到迷茫,似乎暗示着战后的不确定性和对未来的担忧。最后一句“万井如今有几人”更是将诗意推向高潮,表达出对人们生活状况的关切,战后多少家庭因战乱而失去了生计,令人唏嘘。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和平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深思。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战争与和平、生存与希望,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同时也隐含了对未来的思考与忧虑。
诗中“江上初收战马尘”中的“战马尘”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象
B. 战争的痕迹
C. 春天的到来
答案:B
“莺声柳色待行春”中“春”有什么象征意义?
A. 暴风雨
B. 新生与希望
C. 战争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双旌”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归来
B. 军队的胜利旗帜
C. 自然风景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