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采莲曲二首》

时间: 2025-05-02 14:49:30

诗句

虽听采莲曲,讵识采莲心。

漾楫爱花远,回船愁浪深。

烟生极浦色,日落半江阴。

同侣怜波静,看妆堕玉簪。

涔阳女儿花满头,毵毵同泛木兰舟。

秋风日暮南湖里,争唱菱歌不肯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9:30

采莲曲二首

原文展示:

虽听采莲曲,讵识采莲心。
漾楫爱花远,回船愁浪深。
烟生极浦色,日落半江阴。
同侣怜波静,看妆堕玉簪。
涔阳女儿花满头,毵毵同泛木兰舟。
秋风日暮南湖里,争唱菱歌不肯休。

白话文翻译:

虽然听到了采莲的歌谣,却不懂得采莲人的心情。
荡舟在水面,远离了花的芬芳,回船时却感到波浪的愁苦。
雾气在水边生出淡淡的颜色,夕阳洒落在半江的阴影里。
同伴们怜惜这恬静的波光,看到她的妆容如玉簪般飘落。
涔阳的姑娘,头上插满了花,
轻轻地同我一同划着木兰舟。
在秋风的傍晚,南湖之中,争相唱着菱歌,丝毫不肯停歇。

注释:

  • :岂,何,意为“怎么”。
  • 漾楫:划动船桨的意思。
  • 涔阳:指涔阳地区,可能是指某个美丽的地方。
  • 玉簪:形容女子的妆容或饰品,象征美丽。
  • 菱歌:指采菱时所唱的歌,表达采莲者的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戎昱,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风格多样,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诗在盛唐时期创作,正值社会繁荣、文化昌盛的年代。采莲作为一种民间活动,常常被文人雅士所歌颂,诗中展现了对自然美、青春的眷恋,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采莲曲二首》通过描绘采莲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情世态的细腻观察。诗中以“采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水面上的波光、夕阳的余晖,以及采莲女儿的娇美形象。前两句强调了听歌与感受心情的差异,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后半部分则通过描绘南湖的景色,表现了宁静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诗句流畅,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优美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虽听采莲曲,讵识采莲心:即使听到采莲的曲子,也难以了解其中的情感。
  • 漾楫爱花远,回船愁浪深:划动船桨时,虽爱花却远离了美景,返航时却感到深深的忧愁。
  • 烟生极浦色,日落半江阴:烟雾笼罩下的水边景色,夕阳映照在江面,形成一种宁静的氛围。
  • 同侣怜波静,看妆堕玉簪:同伴们感叹水波的静谧,看到女子妆容轻落如玉簪。
  • 涔阳女儿花满头,毵毵同泛木兰舟:涔阳的姑娘头上插满鲜花,轻轻荡舟。
  • 秋风日暮南湖里,争唱菱歌不肯休:秋风乍起,黄昏时分,南湖中人们争相歌唱,表现出欢乐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妆堕玉簪”,将女子的妆容比作玉簪,形象生动。
  • 拟人:秋风与歌声的描写,使自然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采莲的场景与心情,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情冷暖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歌中对自然与人文关怀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纯洁、美好,代表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象征人生的起伏与无常,表现内心的愁苦。
  • 秋风:象征时光流逝,带来一种淡淡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虽听采莲曲”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采莲的喜爱
    B. 对采莲者心情的理解
    C. 对自然的感慨
    D. 对生活的无奈

  2. “烟生极浦色”中“烟”指的是什么? A. 烟雾
    B. 水面
    C. 夕阳
    D. 风

  3. 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采莲
    B. 秋风
    C. 夕阳
    D. 水波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 - 杜甫
  • 《采桑子》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江南春》:同样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采桑子》:通过对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坚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山居秋夕 桂村 关山月 孤山访郑渭滨不值 赣上思亲 感兴 赋江郊渔弋 东山彭泽 邓郁 村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鼓开头的成语 难进易退 负荆请罪 糸字旁的字 舍己就人 先得我心 同情相成 豸字旁的字 责帅 言从计行 济世安人 金篦刮目 高字旁的字 竹字头的字 四履 厂字头的字 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