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白牡丹》

时间: 2025-04-26 21:36:18

诗句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6:18

原文展示:

白牡丹
作者: 韦庄 〔唐代〕

闺中莫妒新妆妇,
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

白话文翻译:

在闺房中,不要嫉妒新妆的女子;
在陌上行走的男子,倒要感到羞愧,像是抹了粉一样。
昨夜的月光明亮得像水,
走进门时只觉一庭的芬芳扑鼻而来。

注释:

  • :指女子的居住之处,通常是指闺房。
  • :嫉妒,羡慕。
  • 傅粉:涂抹粉饰,指化妆。
  • :年轻男子,这里指化妆的男子。
  • 月明:月亮明亮,形容夜晚的光亮。
  • 浑似水:形容月光像水一样清澈、明亮。
  • 庭香:指花香,或是香气弥漫的庭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836年—910年),唐代诗人,字子云,号梦痕,河南洛阳人。以词闻名,尤其擅长表达情感,借助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其作品多描写女性情感和生活,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白牡丹》创作于唐代中后期,那个时期社会风气逐渐开放,诗人通过描绘女子妆扮和夜晚的美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美好方面的追求和对爱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白牡丹》是一首描写女性美和爱情的古诗,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新妆妇女的美丽与芬芳。开篇的“闺中莫妒新妆妇”,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女性妒忌心理的劝诫,强调新妆的美丽应当被欣赏而非嫉妒;接着“陌上须惭傅粉郎”,引入了男子化妆的形象,与传统观念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对美的崇尚和对自我的反思。

诗中“昨夜月明浑似水”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月光如水般清澈,暗示了夜的宁静与浪漫,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柔和的氛围。最后“入门唯觉一庭香”,则通过香气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优雅的氛围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女性妆扮的赞美和月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爱情和美的向往,并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传达出一种温柔而深邃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闺中莫妒新妆妇”:劝诫居于闺中的女性,不要对新妆的姑娘心生嫉妒,体现了一种包容和欣赏之心。
  • “陌上须惭傅粉郎”:在街道上行走的男子,看到女子的妆容,反而感到羞愧,说明对美的自知之明。
  • “昨夜月明浑似水”: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晚,月光明亮,如水般清澈,暗示宁静与柔美。
  • “入门唯觉一庭香”:一进门就能感受到浓郁的香气,表现了环境的怡人和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月明浑似水”运用了比喻,增添了诗句的形象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女性的美丽和爱情为主题,反映了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和对情感的细腻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妆妇:象征美丽和青春,代表着爱情的向往。
  • 傅粉郎:象征对美的追求与自我反思。
  • 月光:象征宁静与柔美,反映了夜晚的浪漫。
  • 庭香:象征生活的芬芳与美好,传达出温馨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妆妇”指的是: A. 新结婚的女子
    B. 新妆的女子
    C. 新生的女孩

  2. “昨夜月明浑似水”中的“月明”意指: A. 月亮的亮度
    B. 月亮的形状
    C. 月亮的颜色

  3. 诗人劝诫“闺中莫妒新妆妇”的原因是: A. 美丽的妆容应被欣赏
    B. 妆容不重要
    C. 妆容是虚假的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韦庄的《白牡丹》相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女性的情感与生活之美,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韦庄则以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为背景,展现出一种包容与欣赏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韦庄诗集》
  • 《唐代诗歌研究》

相关查询

送张问南游 和承旨学士喜资政侍郎休退五绝 和参政丁侍郎洛下新植小园寄留台张郎中二首 答书 其一 得伯逢书 秋霁二首 春帖子词·皇后阁十首 送杨学士三首 属疾五首 西园早春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膝行蒲伏 踸踔 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中农 私字儿的字 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应 评头品足 七贞九烈 单耳刀的字 食指繁多 如泣如诉 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聊胜于无 身字旁的字 起补 业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