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1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19:32
胡长文给事挽诗
作者: 蔡戡 〔宋代〕
中庸天下有胡公,
儒者端宜给事中。
华国高文推大手,
回天谠论罄孤忠。
晨班玉筍人何在,
夜赐金莲事已空。
惆怅故园招隐地,
唯余猿鹤怨西风。
这首诗表达了对胡公的怀念和对社会状况的惆怅。首句提到中庸之道的胡公,强调他是理想的儒者,应该在朝中任职。接着赞美了华国的高文(可能指高官或文学),并且提到回天(意指恢复正义)的理想已被孤独的忠诚淹没。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对人才流失的感叹,晨间的玉筍(鲜嫩的竹笋)已不见踪影,夜晚的金莲(象征富贵的花朵)也都已归空,暗示繁华已逝。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惆怅,故园成为了隐居的理想地,唯有猿和鹤在西风中哀怨,传达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作者介绍: 蔡戡,宋朝诗人,以其深厚的儒学修养和清新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一个动荡的时代,社会中充满了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诗人通过对胡公的怀念,表现出对当时政治的无奈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胡公的描绘,反映了对理想儒者的向往。诗人在开头便直截了当地将胡公与中庸的理念联系在一起,说明其崇高的品德和应有的地位。从“华国高文”开始,诗人转向对社会的批判,表达了对忠诚与理想的孤独感。整首诗以清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深思。
诗中“晨班玉筍”和“夜赐金莲”的对比,显示了人生的变迁和理想的破灭,带有深深的惆怅。同时,结尾部分的“惆怅故园招隐地,唯余猿鹤怨西风”,则将诗人的失落与自然景象结合,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氛围,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达了对传统儒家理想的怀念和对社会现状的失望。诗人通过对胡公的赞美,揭示了对忠诚和理想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对现实无奈的感叹。
诗词测试
胡公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理想中的儒者
B. 一个高官
C. 一个商人
“晨班玉筍”象征什么?
A. 早期人才的希望
B. 财富
C. 失落的理想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什么?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理想的追求
C. 对孤独的感叹
答案: 1. A 2. A 3. 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