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16: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6:42
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战舰东风慳借便,梦断神州故里。旋小筑吴宫闲地。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遨头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此心与东君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
这首词描绘了在沧浪亭赏梅的情景,作者感慨时光流逝,回忆往事。高大的树木在云气中生长,探访了中兴英雄的遗迹,暗自追忆过去的事情。战舰在东风中艰难借道,梦中已断绝了对故土的眷恋。漫步在吴宫的小筑中,月光下华表旁归来的夜鹤,让人感叹当初的花竹如今已是如此景象。枝头的露水溅落,犹如清泪。漫游在春天的小队伍中,踏着苍苔寻找幽静的别院,询问梅花何时开放。再次唱起梅边的新曲,催促着寒冷的枝头绽放新蕊。我的心与春天的东君有着共同的情感。然而,如今的我与往昔已不可同日而语,彼此无言地对着沧浪水。我怀着这样的怨恨,寄托在残酒中。
吴文英,字文英,号履斋,苏州人,宋代词人。吴文英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词风细腻婉约,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同时受到李清照等前辈的影响。
《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创作于宋代,社交文化盛行,诗人常以梅花作为寄托情感的载体,表达对时光流逝与人生变迁的感慨。此词是吴文英在赏梅时所作,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
这首词通过描绘赏梅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往事的追忆。开头的“乔木生云气”便传达出一种高远的意境,接着“访中兴英雄陈迹”,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厚重与英雄的遗迹。接下来,词人引入了战舰与东风的意象,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无奈,仿佛在诉说着对故土的思念。
词中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夜鹤归来时的明月与昔日的繁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得作者对当下的感慨愈加深刻。尤其是“枝上露,溅清泪”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主观情感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淡淡的伤感。
最后几句“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展现出一种无奈的失落,尽管心中仍怀有对春天的期待,但现实却无法复返。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整首词通过描绘赏梅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现状的无奈。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反思人生,展现出深刻的哲理思考。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东君”指的是哪个季节的神灵?
填空题:词中“怀此恨,寄残__”的最后一个字是什么?
判断题:诗人对往昔的回忆是积极向上的。 (对/错)
吴文英与李清照的词作都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融入了个人情感。李清照的词多以词人的情感为主,而吴文英则更加注重历史的回溯与对比。两者都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人生的思考。
高大的树木上翻滚吞吐着云气,我们为了瞻仰大宋中兴英雄韩世中的业绩,追思前朝的旧事,而共同来到这里。当年的东风是多么的吝惜,甚至不肯让将军的战舰借一点儿力,给战船乘风破敌的便利。致使抗金,恢复神州河山大业功亏一箦,致使将军收复中原的大志,如同梦境般虚幻迷离。韩将军只好含恨返回故里,在吴宫旧址筑起一座休闲的小筑。如果他能化成仙鹤落在这个华表上,一定会深深叹息从前繁茂的花竹,如今却如此萧条冷寂。枝头花梢上洒落清露点点,仿佛是淌下无数清冷的泪滴。 吴太守领着游春的队伍沿着长满清苔的小径石梯,去寻找将军旧日的别墅遗迹,看一看那里的梅花开了没有?在梅花边我们重唱新度的词曲,要用歌声把沉睡的梅蕊唤直起,再把美丽的春光带回大地。我此时的心情,与春风和使君相同无异。如今的情景不如往昔,以后的岁月恐怕连今天也比不上了。对着沧浪亭下的流水,我们俩默默无语,只能满怀悲恨和忧悒,把酒杯频频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