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点绛唇·越山见梅》

时间: 2025-05-04 03:27:47

诗句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

瘦还如许。

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

行人去。

暗消春素。

横笛空山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7:47

原文展示:

点绛唇·越山见梅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
横笛空山暮。


白话文翻译:

春天还没有到来,酒却无法带我走过千山万水。我依旧瘦弱如故,夕阳下的寒冷让人心生怅惘。
无尽的新愁涌上心头,面对风中的景象却无话可说。行人已经离去,春天的素色悄然消逝。
空山之中,黄昏时分传来悠扬的笛声。


注释:

  • 春未来时:春天尚未到来,暗示心情的忧愁与孤寂。
  • 酒携不到千岩路:酒无法伴随我走过千山,表现出孤独的旅途。
  • 瘦还如许:依旧如同以往那样瘦弱,暗示心情的压抑。
  • 晚色天寒处:夕阳西下,天气寒冷,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无限新愁:无尽的新愁,表达内心的烦恼与忧虑。
  • 难对风前语:面对风中的景象却无话可说,显示出一种无奈。
  • 行人去:行人离去,象征着离别与孤独。
  • 暗消春素:春天的色彩悄然消失,意指失去生机。
  • 横笛空山暮:山中传来的笛声在黄昏时分显得格外空灵,暗含思乡之情。

典故解析:

此词未涉及明确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春天、酒、行人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与离愁别绪的深刻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文英,字文英,号玉山,南宋时期的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婉约。吴文英的一生多与仕途不顺相关,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点绛唇·越山见梅》创作于一个春寒料峭的时节,诗人面对自然的美景,心中却充满了愁苦,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沉思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点绛唇·越山见梅》通过描绘春寒时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愁苦。开头“春未来时”便直接点出主题,春天的迟延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期待。而“酒携不到千岩路”则进一步强调了孤独的感受,酒不仅是情感的寄托,更是对失去的惆怅的无声诉说。接下来的“晚色天寒处”则通过自然的冷清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

在无限的新愁面前,诗人感到无以言表,行人离去更是加深了孤独感,暗示了人际关系的脆弱和人生的无常。而“横笛空山暮”则让整首词在忧伤中透出一丝清幽,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共鸣,似乎在讲述一个关于寂寞与自然的永恒故事。

整首词以细腻柔和的语言,融汇了自然美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一首具有典雅气质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未来时:直指春天未到,心情显得沉重。
  2. 酒携不到千岩路:酒无法伴随,暗含孤独感。
  3. 瘦还如许:体态依旧瘦弱,感情未能得到释放。
  4. 晚色天寒处:环境描写,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5. 无限新愁:新愁不断涌现,内心的烦恼与不安。
  6. 难对风前语:无话可说,表达深切的无奈。
  7. 行人去:行人离去,象征孤独与分离。
  8. 暗消春素:春色悄然消逝,暗示生活的无常。
  9. 横笛空山暮:黄昏时分的笛声,增添了几分诗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来临比作一种期待。
  • 拟人:新愁似乎在呼唤,给人一种情感的生命。
  • 对仗:如“晚色天寒处”和“暗消春素”,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孤独、离愁与自然之美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通过春天的迟到与自然的冷清,反映了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希望与生机。
  • :寄托情感与孤独的象征。
  • 晚色: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心情的沉重。
  • 行人:象征着人生的流转与离别。
  • 横笛:代表音乐的悠扬,带有思乡之情。

这些意象共同交织,构成了诗人内心深处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了对自然、生命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未来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春天的到来
    B. 对春天的无奈
    C. 对春天的喜爱

  2. “酒携不到千岩路”中的“酒”象征什么? A. 快乐
    B. 孤独
    C. 友谊

  3. 整首词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春天与梅花
    B. 酒与寒冷
    C. 自然与孤独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春望》 - 杜甫
  2. 《江雪》 -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春望》与《点绛唇·越山见梅》都表现了春天与孤独的主题,但《春望》更侧重于对国家动荡的感慨,展现出历史的沉重感;而《点绛唇·越山见梅》则更偏向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的网络资源与文学评论。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重别西湖 却到金陵登北固亭 真娘墓 南梁行 新楼诗二十首。杜鹃楼 新楼诗二十首。寒林寺 过荆门 新楼诗二十首。南庭竹 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 新楼诗二十首。海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臼字旁的字 色字旁的字 贻害无穷 相形见绌 未足轻重 英布战争 包含乘的成语 览示 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氏字旁的字 羽字旁的字 幽辱 烦务 毋字旁的字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一字长城 包含弭的词语有哪些 展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