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2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20:12
高阳台·落梅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
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
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
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
寿阳空理愁鸾。
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
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
离魂难倩招清此,梦缟衣解佩溪边。
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
这首词描绘了落梅的凄美景象,透露出一种孤寂的情感。词的开头描写了梅花的痕迹和仙云的影子,周围是无人问津的野水和荒凉的湾口。古石上埋藏着香气,金沙般的锁骨宛如连环。南楼上的人并不恨那悠扬的笛声,却恨那千里之外的晓风和关山。梅花已经半飘零,庭院中黄昏降临,月色冷清,栏杆旁显得格外凄凉。寿阳的空中只能理清那愁苦的鸾鸟。问谁在调制玉髓,暗中抚慰那香瘢。细雨中归来的鸿雁,孤山上春寒依旧无尽。离魂难以招来清冷,这梦中缟衣解佩在溪边飘荡。最令人忧愁的是,清明时节啼鸟声声,叶下的青圆显得格外透彻。
作者介绍
吴文英,宋代词人,字文英,号梅溪,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词风清丽,情感细腻,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常以个人情感及对历史的感慨为主题。
创作背景
《高阳台·落梅》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个人情感受挫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落梅的描写,寄托了自己的愁苦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高阳台·落梅》是一首通过细腻描写表达深刻情感的词作。词的开头以“宫粉雕痕,仙云堕影”引入,仿佛让人感受到梅花的脆弱与美丽,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通过“无人野水荒湾”描绘出了一幅孤独的画面,词人似乎将自身的孤寂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
诗中“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一句,表现了词人对远方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即使是悠扬的笛声也无法抚慰那千里之外的孤独。黄昏时分,庭院里的梅花半飘零,月光冷清,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情调。
在后半部分,词人通过对细雨归鸿、孤山春寒等意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内心的愁苦与对失去的美好的思念。最终以“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收尾,既道出清明节的哀愁,又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精致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孤独与对美好的追忆,令人沉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寄托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孤独的感慨,体现了人生无常与情感的纠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词中“宫粉雕痕”主要描写了什么?
“南楼不恨吹横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细雨归鸿”象征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宛如宫女脂粉残留的秀痕,仿佛云间仙子飘坠下的倩影。一树新梅,南放在野水荒湾。古石下埋藏你芳香的遗骨,金沙滩葬着她的连环锁骨。不恨南楼的横笛吹奏起《梅花落》的笛曲,声声幽怨哀伤。但我更恨的是早晨的和风吹遍万水掠过千山,梅花被吹得飘零片片。香气在黄昏的庭院中扩散,幽冷的月光下梅花的疏影摇曳翩翩。 寿阳公主空对着宝镜弥补脸上痕瘢,悄悄地妆饰姣好的容颜。试问有谁调匀玉髓,来悄悄修补香艳的痕斑?潇潇细雨中归鸿不断,翩翩飞远,无边无际的春寒,还笼罩着那种满梅花的孤山。远去的幽魂请谁才能招还,只能在梦境中与你在溪边想见。你穿着洁白的衣裙,解下玉佩赠给我作为留念。最令人忧愁的是,当梅雨过去而变成晴天,小鸟在梅树间啼叫连连,浓密的叶片下,点点梅子已又清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