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51:14
原文展示
凉月凄风透客衣,离亭无奈角声悲。
解围未设王家障,举案先齐孟氏眉。
青眼难兄嗟久别,白头寿母梦相思。
胸中若有功名念,莫待钟鸣漏尽时。
白话文翻译
凉风凄月穿透了旅人的衣衫,离别的亭子中角声显得格外悲伤。
解除困境的王家屏障尚未设置,举案齐眉的孟光先已眉头紧锁。
深情的兄弟感叹久别,白发苍苍的母亲在梦中思念。
心中若有追求功名的念头,不要等到钟声响起、漏尽时分。
注释
- 凉月凄风:形容夜晚的凉风和凄凉的月光。
- 客衣:旅人的衣衫。
- 离亭:送别的亭子。
- 角声悲:角声,古代军中用以传令的号角声,此处指离别的悲声。
- 王家障:比喻权贵的庇护。
- 举案齐孟氏眉:典出《后汉书·孟光传》,孟光举案齐眉,表示夫妻恩爱。
- 青眼难兄:青眼,表示深情;难兄,指关系深厚的兄弟。
- 白头寿母:指年老的母亲。
- 钟鸣漏尽:比喻时间已晚,此处指不要拖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逸,字无逸,号溪堂,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景抒情,尤擅长五言诗。此诗是他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期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谢逸在送别友人叔野时所作,叔野即将前往山阳迎娶新娘。诗中充满了离别的哀愁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凉月凄风、离亭角声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离别的画面。首联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烘托出离别的悲伤氛围。颔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颈联通过对兄弟情深和母亲思念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尾联则以功名念为引,劝诫友人不要拖延,要积极追求自己的理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凉月凄风透客衣:通过凉月和凄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透客衣则增强了离别的真实感。
- 离亭无奈角声悲:离亭和角声悲的结合,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悲伤情绪。
- 解围未设王家障:用王家障的典故,暗示友人未来的困境尚未解除。
- 举案先齐孟氏眉:通过孟光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未来婚姻生活的美好祝愿。
- 青眼难兄嗟久别:青眼难兄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
- 白头寿母梦相思:白头寿母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胸中若有功名念:以功名念为引,劝诫友人要积极追求自己的理想。
- 莫待钟鸣漏尽时:钟鸣漏尽的比喻,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性,劝诫友人不要拖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凉月凄风透客衣”中的“凉月凄风”比喻离别的凄凉氛围。
- 典故:如“举案先齐孟氏眉”中的孟光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 对仗:如“青眼难兄嗟久别,白头寿母梦相思”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功名的追求和对时间的珍惜,体现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月凄风:营造凄凉的离别氛围。
- 离亭角声:增强离别的悲伤情绪。
- 王家障:象征权贵的庇护。
- 孟氏眉:象征夫妻恩爱。
- 青眼难兄:象征深厚的兄弟情谊。
- 白头寿母:象征母亲的思念。
- 钟鸣漏尽:象征时间的紧迫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凉月凄风”形容的是什么?
A. 温暖的夜晚
B. 凄凉的夜晚
C. 明亮的夜晚
D. 平静的夜晚
-
“举案先齐孟氏眉”中的“孟氏眉”指的是什么?
A. 孟光的眉毛
B. 孟光的妻子
C. 孟光的恩爱
D. 孟光的家
-
诗中的“钟鸣漏尽”比喻的是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时间的停止
C. 时间的开始
D. 时间的重复
答案:
- B. 凄凉的夜晚
- C. 孟光的恩爱
- A. 时间的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同样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夜的描写,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谢逸的《用汪信民韵送叔野迎妇山阳》与王维的《送别》都以离别为主题,但谢逸的诗更多地运用了典故和意象,情感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谢逸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王维、杜甫等唐代诗人的作品,可以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