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2:09
野田行
作者: 李益 〔唐代〕
日没出古城,
野田何茫茫。
寒狐啸青冢,
鬼火烧白杨。
昔人未为泉下客,
行到此中曾断肠。
落日从古城的尽头升起,
野田一片茫茫无际。
寒冷的狐狸在青色的坟墓上啸叫,
鬼火在白杨树上燃烧。
昔日的人们尚未成为泉下的客人,
走到这里时曾感到心如刀绞。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昔人未为泉下客”可以理解为对逝者的追忆,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作者介绍: 李益,字季和,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以诗歌见长,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野田行》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交织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荒野与古城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野田行》是李益的一首佳作,诗中透出一种苍凉和沉思的气氛。开篇“日没出古城”,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古城景象,给人一种孤独的感受。接着“野田何茫茫”,展现了一片广袤的田野,暗示着人生的无边与无尽,仿佛在提醒我们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寒狐的啸叫和鬼火的闪烁,增添了一种神秘而阴森的氛围,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死亡的临近。“昔人未为泉下客”,诗人感慨昔日的朋友或亲人尚在人世,而自己已身处这样的境地,情感深邃,令人动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李益用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死亡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与对往昔的惋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时节是什么时候?
A. 早晨
B. 黄昏
C. 正午
D. 深夜
“昔人未为泉下客”中的“泉下客”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逝者
C. 游人
D. 诗人
诗中哪个意象增强了神秘与惧怕的氛围?
A. 白杨
B. 鬼火
C. 古城
D. 青冢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