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捣练子 秋夜》

时间: 2025-05-01 08:01:06

诗句

垂罗幌,拥香衾。

银缸明灭夜沉沉。

无端铁马声频送,幽梦惊残月半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1:06

原文展示:

垂罗幌,拥香衾。银缸明灭夜沉沉。无端铁马声频送,幽梦惊残月半林。

白话文翻译:

悬挂的罗帐轻轻垂下,温暖的香被紧紧裹住。银色的水缸在黑夜中闪烁着光芒,夜色深沉而宁静。无缘无故传来频繁的铁马声,幽幽的梦境被惊扰,月光照在半边树林上。

注释:

  • 罗幌:一种轻薄的帷帐。
  • 香衾:香味的被子,通常指用香料处理过的被褥,表示温暖舒适。
  • 银缸:指盛水的水缸,银光闪烁象征着亮光。
  • 铁马声:形容马蹄声,暗示战马或远行的声音。
  • 幽梦:美好而宁静的梦境。
  • 惊残:被惊醒或打断。
  • 月半林:月光照射在树林的一半,描绘出宁静的夜晚景象。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铁马声”可以联想到历史上的战马,暗示了动荡和不安的情绪。诗中的“月”常常与孤独、思念联系在一起,古人常用月亮表达对故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徐绍芬(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丽而含蓄。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夜,诗人可能身处一个幽静的环境,感受到夜的沉寂与内心的惆怅。秋天常常引发人们的思考与感伤,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于孤独和梦境的感受。

诗歌鉴赏:

《捣练子 秋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宁静与孤寂。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温馨的卧室环境,轻薄的罗帐和香气扑鼻的被褥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然而,随着后两句的转折,诗人突然引入了“铁马声”,这打破了宁静,带来了一种不安与惊扰,暗示了外部世界的动荡与内心的孤独。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温馨与冷清、安宁与动荡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情感丰富而深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垂罗幌,拥香衾:描绘了温馨的寝室环境,给人一种封闭而舒适的感觉。
    • 银缸明灭夜沉沉:水缸的明灭光影,映衬了夜的沉重与安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无端铁马声频送:突如其来的铁马声打破了宁静,带来了一种无端的忧虑。
    • 幽梦惊残月半林:梦境被惊扰,月光洒在树林中,形成了孤独而美丽的意象。
  •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意象:通过“罗幌”、“香衾”、“银缸”等意象营造出温暖的环境,而“铁马声”和“幽梦”则引发了不安与忧虑。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外部动荡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过往的追忆。

意象分析:

  • 罗幌:象征温暖与安全,代表内心渴望的宁静。
  • 香衾:代表舒适与温馨,体现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 铁马声:暗示着外部世界的喧嚣与不安,象征着人生的波折与无常。
  • 幽梦:象征内心的渴望与理想,梦境的惊扰则反映出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银缸”是指什么?
      • A. 银色的容器
      • B. 盛水的缸
      • C. 代表金钱
    2. “幽梦惊残月半林”中的“幽梦”指的是什么?
      • A. 幽静的梦境
      • B. 受惊的梦
      • C. 现实的梦
    3. 诗中表现的情感主要是:
      • A. 欢乐
      • B. 孤独与忧虑
      • C. 怒火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对比,均以月亮作为意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孤独感,但徐绍芬的诗更侧重于环境的描写与内心的感受,而杜甫则更突出思念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徐绍芬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歌选》

相关查询

临江仙 临江仙 五十初度 临江仙 甡翁归自邢台,偕晓川兄过访 临江仙 送春,和陈简斋韵 临江仙十四首 其十 临江仙 记梦 临江仙·辛卯,一九五一年 临江仙 其三 徐东建纳姬,自题临江仙词,即用其原调并韵嘲之 临江仙 其二 临江仙 芙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瓜字旁的字 包含刺的词语有哪些 羊踏菜园 赫赫时名 茹痛含辛 歹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备身刀 言若悬河 豕字旁的字 天倪 阜字旁的字 火齐木难 穿凿附会 边最 符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