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捣练子 其八 八梅》

时间: 2025-07-27 10:09:13

诗句

捣练子,赋梅青。

休共檀梨取次争。

叶底青青如豆小,已知金鼎待和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0:09:13

捣练子 其八 八梅

原文展示

捣练子,赋梅青。
休共檀梨取次争。
叶底青青如豆小,
已知金鼎待和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的盛景,诗人赞美梅花的青翠,告诫他人不要和檀梨花争高下。梅叶在绿意盎然中显得娇小如豆,暗示着金鼎已经准备好,等待着美味的羹汤。

注释

字词注释

  • 捣练子:一种古代诗歌的体裁,可能指的是一种乐曲或曲调。
  • 梅青:指梅花的青翠色泽。
  • 檀梨:檀香梨,指一种花,常与梅花相提并论。
  • 叶底:叶子下面,指梅叶的颜色。
  • 豆小:形容梅叶形小,像豆子一样。
  • 金鼎:古代的烹饪器具,象征着烹饪的美味。
  • 和羹:调和汤羹,指美食的制作。

典故解析
梅花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赋予坚韧、高洁的象征意义,而檀梨花则多与温婉相联。两者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偏爱。金鼎待和羹则隐喻着美好事物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此诗的作者为佚名,属于宋代。宋代诗人多以细腻、婉约著称,尤其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宋代,正值梅花最为盛开的季节,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青翠,抒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捣练子”为题,切入梅花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高度赞美。诗句“休共檀梨取次争”中,诗人劝诫他人不要与梅花相争,反映出诗人对梅花独特气质的欣赏。梅叶的“青青如豆小”,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生动活泼的感觉,同时也隐喻着梅花的生机和生命力。最后一句“已知金鼎待和羹”则让人联想到美味的即将到来,暗示着对生活的期待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整体而言,诗歌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意象,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捣练子,赋梅青:开篇直接点明题目,告诉读者这是与梅花有关的诗,色彩鲜明。
  2. 休共檀梨取次争:诗人劝说他人不要与梅花争艳,表现出梅花的独特之美。
  3. 叶底青青如豆小:梅叶的颜色和形状被细致描写,生动形象。
  4. 已知金鼎待和羹:最后一句寓意深刻,象征着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叶比作豆小,形象且生动。
  • 对仗:句子之间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隐喻:金鼎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对生活美好的期待,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高洁的品质,代表着纯洁与高雅。
  • 檀梨:代表柔美、温婉的特质。
  • 金鼎:象征着美好生活和未来的期待。
  • 豆小:寓意着生命的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梅花的美丽
    B. 檀梨花的柔美
    C. 美食的制作
    D. 生活的哲理

  2. “已知金鼎待和羹”中的“金鼎”象征什么?
    A. 古代的乐器
    B. 美好生活的期待
    C. 梅花的特性
    D. 檀梨的美丽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 王安石
  • 《赋梅》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描绘梅花的美丽,但更加侧重于梅花的精神内涵。李清照的《赋梅》则在描写梅花的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梅花文化研究》

相关查询

唆都 出广州第一宿 苏刘义第四十三 邳州哭母小祥 还司即事 翰林权直罢归和朱约山韵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景炎宾天第三十一 晚渡 舅第一百四十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涕零如雨 匠心独具 火烧眉毛 伏法受诛 包含骇的词语有哪些 恒医 察夺 弓字旁的字 千金之堤,溃于蚁漏 匸字旁的字 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甄物 车字旁的字 乡评 窥开头的成语 感慨杀身 单耳刀的字 舌字旁的字 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