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3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31:34
寓心身体中,寓性方寸内。
此身是外物,何足苦忧爱。
况有假饰者,华簪及高盖。
此又疏于身,复在外物外。
操之多惴栗,失之又悲悔。
乃知名与器,得丧俱为害。
颓然环堵客,萝蕙为巾带。
自得此道来,身穷心甚泰。
将心灵寄托在身体之内,情感隐藏于心中。
这身体外在于物,何必为情爱而苦恼呢?
更何况还有那些虚假的装饰,比如华丽的簪子和高雅的车盖。
这些装饰与身体疏离,实在是外物的东西。
若过于操心,便会感到惴惴不安;失去后又会感到悲伤和悔恨。
因此,才明白名声和物质地位,得与失都是一种祸害。
我在这简陋的屋子里,周围只有萝卜和蕨菜作为装饰。
但我能领悟到这种道理,虽然生活贫穷,内心却非常安泰。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广泛的题材而闻名。他的诗作涵盖了政治、社会、爱情等多个方面,尤其以《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人称道。白居易在晚年时,因政治失意而隐居于渭村,创作了大量反映个人内心世界的作品。
《遣怀》是白居易在渭村隐居时所作,时值壮年失意,内心感慨万千。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遣怀》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人对外在物质的执着与内心的平和之间的关系。诗人首先强调内心的寄托应在身体与心灵之间,而非依附于外在的物质。这种哲学思考反映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深刻领悟。他指出,若过于关注外在的名声与物质,便会陷入苦恼与悔恨之中。诗中提到的“华簪及高盖”,不仅仅是对奢华生活的批判,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
在生活的简陋中,白居易找到了内心的安宁。“自得此道来,身穷心甚泰”一句,生动地展现了他对简朴生活的珍视与内心的满足。白居易在此诗中表现出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值得后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物质与名利的超脱,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满足的重要性。白居易通过对生活的反思,倡导一种简朴而充实的生活态度。
白居易在《遣怀》中强调心灵寄托于哪里?
A) 外在物质
B) 身体和心灵
C) 名声和地位
D) 他人的看法
诗中提到的“华簪及高盖”是指什么?
A) 贫穷的生活
B) 奢华的外在装饰
C) 朴素的生活方式
D) 自然的美丽
“自得此道来,身穷心甚泰”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内心的安宁与满足
C) 对名声的渴望
D) 对他人的依赖
答案: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遣怀》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