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热》

时间: 2025-05-02 14:49:36

诗句

西江风候接南威,暑气常多秋气微。

犹道江州最凉冷,至今九月著生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9:36

原文展示:

秋热
西江风候接南威,暑气常多秋气微。
犹道江州最凉冷,至今九月著生衣。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热气依然残留在西江,南方的炎热天气与之交织,使得秋天的气息微弱。人们常说江州的气候最为凉爽,但如今已经是九月,依然要穿着夏季的衣服。

注释:

  • 西江:指西江水系,地处南方,气候较为温暖。
  • 南威:指南方的气候,带来炎热的气息。
  • 暑气:夏季的热气。
  • 秋气微:秋天的气息很微弱,表示秋季尚未完全到来。
  • 江州:指江州,现今的江西省,著名的凉爽地区。
  • 生衣:指夏季的衣服。

典故解析:

“江州”在唐代是一个著名的地名,常被用来描绘江南的气候与风景。诗中提到的“九月”是指农历九月,通常是秋天,但在这里却表现出秋天的气息并不浓厚,反映出季节变化的不规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关注民生的主题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常关注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季,正值白居易在江州任职之时。由于气候异常,秋天的热气未能消散,表达了他对时节更替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秋热》通过对西江气候的描绘,展现了季节更替的微妙变化。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清晰地描绘出九月的炎热与秋天的凉爽之间的矛盾。开篇“西江风候接南威”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能感受到江水的流动和南风的热烈。接下来的“暑气常多秋气微”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矛盾,表现出秋天并未如期到来,夏季的余威仍在。

诗人的情感在最后一句得到升华,尽管已是九月,依然需要穿着夏季的衣服,显示了对气候变化的不满和对秋天的期盼。整首诗在表层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深层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季节变迁的感叹,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个人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江风候接南威”:描述西江的气候与南方的热气相连,暗示着炎热未散。
  2. “暑气常多秋气微”:强调暑气依然显著,而秋天的凉意却微弱,形成鲜明对比。
  3. “犹道江州最凉冷”:表述人们对江州凉爽气候的印象。
  4. “至今九月著生衣”:直白地表达出九月依然要穿夏衣的尴尬。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暑气常多秋气微”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气候的变化比作季节的转换,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气候的异常变化,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时间流逝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秋季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西江:象征南方的气候,隐喻着温暖与湿润。
  • 秋气:象征着收获与成熟,但在此却表现为微弱的存在。
  • 生衣:象征着夏季的余温与不适应的季节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西江风候接南威”中的“南威”指的是:

    • A. 北方的气候
    • B. 南方的炎热
    • C. 西方的风
    • D. 东方的阳光
  2. 本诗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 A. 高兴
    • B. 失落
    • C. 期待秋天
    • D. 对夏天的怀念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秋兴八首》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秋热》相比,杜甫的《秋兴八首》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社会风貌与个人命运的交织,展现出更为深刻的社会批判与历史感。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洞仙歌 纪游 洞仙歌 琴南以亡友吴竹虚画墨桃小幅见贻,拈此寄答,并邀同作,好谱山阳一笛也 洞仙歌 寿吴国钦教授 洞仙歌 其三 夏日斋中苦热,和东坡夏夜韵 洞仙歌 中秋 洞仙歌·夏晓 洞仙歌·壬申三月十五日寿鹤亭丈六十 洞仙歌 咏栀子 洞仙歌·千年鹭渚 洞仙歌(游大涤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匠的成语 重咎 風字旁的字 小里小气 臣字旁的字 难言兰臭 烟花贱质 身字旁的字 火聚 走字旁的字 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厌冠 人君犹盂 皮字旁的字 内清外浊 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桁杨刀锯 赤壁鏖兵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