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筠州二咏 黄雀》

时间: 2025-05-05 01:05:09

诗句

秋风下,黄雀飞。

禾田熟,黄雀肥。

群飞蔽空日色薄,逡巡百顷禾为稀,翾翻巧捷多且微。

精丸妙徼举辄违,乘时席势不可挥。

一朝风雨寒霏霏,肉多翅重天时非,农夫举网惊合围。

悬颈系足肤无衣,百个同缶仍相依,头颅万里行不归。

北方居人厌羔豨,咀噍聊发一笑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05:09

原文展示

《筠州二咏·黄雀》
作者:苏辙 〔宋代〕

秋风下,黄雀飞。禾田熟,黄雀肥。
群飞蔽空日色薄,逡巡百顷禾为稀,
翾翻巧捷多且微。精丸妙徼举辄违。
乘时席势不可挥。一朝风雨寒霏霏,
肉多翅重天时非,农夫举网惊合围。
悬颈系足肤无衣,百个同缶仍相依。
头颅万里行不归,北方居人厌羔豨,
咀噍聊发一笑欷。

白话文翻译

秋风吹拂,黄雀在空中飞舞。稻谷成熟,黄雀也长得肥壮。
成群的黄雀遮蔽了天空,阳光变得暗淡,
它们在广袤的田野上飞来飞去,稻谷变得稀少。
它们飞翔灵巧,动作轻盈,
然而,这样的轻盈却常常让它们失去方向。
乘着时机和形势,它们无法轻易逃脱。
一旦风雨来临,寒意逼人,
肉多翅重的黄雀,难以逆天而飞,农夫们高高举起渔网,惊动了它们,
它们被网捕住,脖子悬挂,脚被束缚,身体无衣可遮。
成群的黄雀依然相依相伴,
但它们的头颅却无法再归返,北方的居民厌恶羔羊和野猪,
只是咀嚼着,发出一声声轻叹。

注释

  • 黄雀:一种鸟类,常见于农田,寓意在诗中多指代被捕的对象。
  • 翾翻:灵巧地飞翔。
  • 精丸:比喻灵活、精妙的动作。
  • 合围:被捕的状态。
  • 肤无衣:形容被捕后毫无保护,赤裸的状态。
  • 同缶:指同类的鸟儿被捕时的相互依赖。
  • 咀噍:啃食,发出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掩耳,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苏轼之弟。与兄长共同开创了“苏门四学士”,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歌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苏辙身处筠州期间,正值秋季,黄雀在农田里活动,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命的思考。本诗通过黄雀的遭遇,隐喻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和人事的感慨。

诗歌鉴赏

《筠州二咏·黄雀》是一首通过描写黄雀在秋季的生存状态,反映生命的脆弱和自然法则的诗作。诗中的黄雀象征着处于自然链条中的生命,其自由飞翔的姿态与最终被捕的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黄雀的灵巧与农夫的捕获形成了强烈的冲突,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存的残酷。

首联通过“秋风下,黄雀飞”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秋日画面,黄雀在丰收的禾田中翱翔,象征着丰盈与活力。接着,诗人转向黄雀的命运,运用“群飞蔽空日色薄”之句,展现了黄雀成群飞翔的壮观场景,但随之而来的是“逡巡百顷禾为稀”,暗示了它们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预示着潜在的危险。

后半部分则是对黄雀被捕的描绘,尤其是“悬颈系足肤无衣,百个同缶仍相依”两句,生动地表达了被捕后无助的状态,展现了群体间的依赖与无奈。最后以“北方居人厌羔豨,咀噍聊发一笑欷”结束,既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与捕杀,也表达了对生命脆弱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黄雀的命运,隐喻了生命的脆弱、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深沉的思考与感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风下,黄雀飞:描绘了秋天的情景,黄雀在空中自由飞翔,展现自然的美好。
  • 禾田熟,黄雀肥:禾田成熟,黄雀因食物丰富而长得肥壮,象征丰收与活力。
  • 群飞蔽空日色薄:成群的黄雀飞翔,遮蔽了天空,暗示着它们的数量众多,形成视觉上的壮观。
  • 逡巡百顷禾为稀:黄雀在广阔的田野中飞翔,但稻谷逐渐稀少,暗示了资源的减少。
  • 翾翻巧捷多且微:黄雀飞翔灵巧而轻盈,但这样的轻盈也让它们难以逃脱。
  • 精丸妙徼举辄违:形容黄雀的灵巧动作,但一旦失去方向,便难以生存。
  • 乘时席势不可挥:在特定的时机和环境下,黄雀无法逃避命运。
  • 一朝风雨寒霏霏:突如其来的风雨带来寒冷,暗示着不幸的降临。
  • 肉多翅重天时非:黄雀因吃得肥壮而无法轻易飞翔,反映了生存的困境。
  • 农夫举网惊合围:农夫抬起渔网,黄雀被捕,展现了自然界中捕食者与猎物的关系。
  • 悬颈系足肤无衣:黄雀被捕后无所依附,描绘了其无助的状态。
  • 百个同缶仍相依:被捕的黄雀互相依偎,表现出群体之间的依赖。
  • 头颅万里行不归:被捕的黄雀无法再归返,隐喻了生命的无常与失去。
  • 北方居人厌羔豨:北方人对羔羊和野猪的厌恶,暗示对自然资源的消费。
  • 咀噍聊发一笑欷:最后的轻叹,反映出对生命脆弱与社会冷漠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秋风下,黄雀飞”与“禾田熟,黄雀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隐喻:黄雀象征着生命,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社会的冷酷。
  • 拟人:描绘黄雀的行为,赋予其灵动的形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黄雀的飞翔与被捕,反映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和生命的脆弱,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雀:象征生命的脆弱与自由,表现出自然界中捕食者与猎物的关系。
  • 禾田:象征丰收与生活的富饶,但也暗示着资源的有限。
  • 秋风:象征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
  • 农夫: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掌控与利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筠州二咏·黄雀》的作者是谁?

    • A) 苏轼
    • B) 苏辙
    • C) 李白
    • D) 杜甫
  2. 诗中描绘的黄雀最初的状态是什么?

    • A) 被捕
    • B) 自由飞翔
    • C) 受伤
    • D) 休息
  3. “肉多翅重天时非”中的“天时非”指的是什么?

    • A) 风雨来临
    • B) 太阳升起
    • C) 夜晚降临
    • D) 食物充足

答案

  1. B) 苏辙
  2. B) 自由飞翔
  3. A) 风雨来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经典作品,通过自然景物展现人情与自然的关系。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表现对过往历史与生命短暂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苏辙《筠州二咏·黄雀》杜甫《春望》的对比:两首诗均通过自然景物反映社会现象,苏辙侧重于生存的脆弱,而杜甫则强调战争带来的苦难,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汇编与分析。
  2. 《古诗词鉴赏辞典》:提供古诗词的背景、注释与赏析。
  3. 《苏辙文集》:收录苏辙的诗文及其生平事迹。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乙巳九月登冶城作 送黄吉甫入京题清凉寺壁 和钱学士喜雪 诉衷情(五之三) 次韵酬子玉同年 石竹花 昼寝 登大茅公 谢安 太白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柳跖 尣字旁的字 包含泞的词语有哪些 闾右 摸棱两可 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伦字开头成语大全_伦字开头成语汇总 进旅 廴旁的字有哪些?带廴的汉字大全 克字旁的字 强本弱末 安适如常 刻骨铭心 垦殖 连天峰火 夏雨雨人 隹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拼音rui的汉字_rui的字有哪些 力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力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