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2:37
葺居五首
作者: 苏辙
竹林失蕃养,春笋日琐细。
草蔓半萦缠,樗栎互亏蔽。
已令具刀镰,稍俟秋霜厉。
欲成林下饮,更种园东地。
竹林失去繁茂的生机,春笋每天都长得细小而琐碎。
草蔓已经半缠绕着,樗树和栎树互相遮蔽。
已经准备好刀和镰,稍等秋天的霜降。
想要在林下饮酒,再去种植园东的土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未涉及具体典故,但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自然生长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苏轼的弟弟。其诗作以清新自然、富有情趣著称,常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成于苏辙在乡间隐居期间,反映了他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安于闲适的生活态度。
《葺居五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篇以竹林和春笋的描写,表达了自然界生长的细腻与脆弱,映射出一种失落的情感。竹林的衰败和春笋的琐细,似乎在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变化。接着,草蔓的缠绕与樗栎的遮蔽,构成了生机与死亡、繁茂与枯竭的对比,反映了自然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而“已令具刀镰,稍俟秋霜厉”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秋天即将到来的期待,暗示着一种对收获的渴望与准备。最后一句“欲成林下饮,更种园东地”,更是展示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希望在宁静自然中找到乐趣的愿望。这首诗整体上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折射出诗人追求宁静、隐逸生活的情感基调,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向往,表现了对宁静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变化的感悟,体现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樗栎”是什么呢?
诗人对待自然的态度是?
“已令具刀镰”中的“刀镰”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