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1:1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10:29
当年游侠成都路,黄犬苍鹰伐狐兔。
二十始肯为儒生,行寻丈人奉巾屦。
千江渺然万山阻,抱衣一囊遍处处。
或持剑挂宰上回,亦有酒罢壶中去。
昨来禅榻寄曲肱,上雨傍风破环堵。
何时鲲化北溟波,好在豹隐南山雾。
在当年,我仗剑游荡于成都的路上,身边跟着黄犬与苍鹰,专门捕捉狐兔。
到了二十岁,我才愿意做一个读书人,去拜访长辈,奉承他以巾屦。
千条江河渺无尽头,万座山峰阻挡去路,我的衣服只装着一囊,四处游荡。
有时手持宝剑,挂在宰相的座位上,或是喝酒后带着酒壶离去。
昨晚我在禅榻上歇息,曲肱而卧,窗外细雨伴着风,破坏了窗户的封闭。
什么时候我能如鲲鹏般化作北海的波涛,或者像豹一样藏匿在南山的雾气中呢?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诗风豪放,常以豪情壮志和个人情感为主,受到苏轼的影响,与之并称。
此诗作于黄庭坚隐居崇宁时期,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通过回忆年轻时的游侠生活,展示了他对世俗的淡泊与超然。
黄庭坚的《和范信中寓居崇宁还雨二首》通过对比年轻时的侠客生活与后来的隐居生活,展现了他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诗中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出一幅幅生活的画面:游侠的洒脱、长辈的尊重以及隐居的宁静。尤其是“昨来禅榻寄曲肱,上雨傍风破环堵”一联,生动地描绘了隐居生活中的闲适与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在最后的渴望中,鲲化北溟、豹隐南山的比喻,表达了他追求理想与自由的强烈愿望,留下无限遐想,令人深思。
整首诗围绕着对自由、理想和隐逸生活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悟与追求的渴望,反映了对现实的超然与对理想的执着。
黄庭坚的“游侠”指的是:
A. 读书人
B. 侠客
C. 文人
D. 武将
“昨来禅榻寄曲肱”中的“禅榻”指的是:
A. 酒桌
B. 床榻
C. 椅子
D. 桌子
诗中提到的“鲲”象征着: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自由
C. 忍耐与坚持
D. 旅行与冒险
答案:
黄庭坚的《和范信中寓居崇宁还雨二首》与苏轼的《赤壁赋》均反映了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结合,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黄庭坚更侧重于隐逸生活的宁静,而苏轼则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