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1:41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越女在秋水旁采莲,窄袖轻罗衣裳,隐隐露出双金钏。
她照着水面摘花,花的样子如同她的面容。芳心却只与丝线纠缠。
在鸂鶒滩头,风浪渐起,雾重烟轻,看不见来时的伴侣。
隐隐约约传来歌声,归舟远去,离愁牵引着我来到江南岸。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史学家。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诗词应当表达真情实感,写作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生活丰富。诗中描绘了越女在秋水旁采莲的情景,既表现出自然的美丽,也蕴含了浓厚的离愁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是一首典型的婉约派词作,展示了欧阳修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自然描写。首句“越女采莲秋水畔”,以简洁的笔触引入了主题,描绘出越地女子在秋水边采莲的动人场景,既渲染了秋天的宁静,也暗示了后文的离愁。
词中“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柔美和优雅,金钏作为装饰品,更显其富贵与美丽。接下来的“照影摘花花似面”则用“影”字巧妙地将女子的美丽与花卉相联系,展现了她的娇艳与灵动。
然而,随着“芳心只共丝争乱”的出现,情感的基调微微转变,似乎隐含着对爱情的困扰与不安。诗人在描写美丽的同时,也透露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接着,诗人通过“鸂鶒滩头风浪晚”描绘了大自然的变化,雾重烟轻的意象增强了诗的空灵感,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思念的情绪。最后一句“离愁引著江南岸”,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与不舍。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变化,展现了宋代女性的柔美与内心的复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离愁”展开,通过描绘越女采莲的情景,反映了对爱情与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离别的惋惜和对爱情的向往,展现了深沉而细腻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越女”指的是哪个地区的女子?
A. 吴地
B. 越地
C. 晋地
D. 齐地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鸂鶒”是一种____(填动物名)。
判断题:整首词的主题是关于春天的欢愉。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采莲曲》相比,欧阳修的《蝶恋花》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两者虽然都涉及采莲的主题,但情感基调和表达到位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