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3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1:57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西湖的天色和水色多么美好,云彩和万物都显得格外鲜明。
鸥鸟和鹭鸶悠闲地栖息,想必习惯了这里的管弦乐声。
在清风明月的夜晚,正适合游玩,一片琼瑶美田。
谁会羡慕乘骖鸾的仙人,人在船中便已如同仙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其诗词风格以清新、自然、富有情感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欧阳修晚年,反映了他对西湖美景的欣赏与陶醉,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在宋代,西湖已成为文人墨客游玩的胜地,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逍遥自在的享受。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开篇便以“天容水色西湖好”引入,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接着,诗人通过“鸥鹭闲眠”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仿佛在描绘一幅静谧的画面。这里的鸟儿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反映了诗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句,则渗透出诗人对夜晚的喜爱,夜晚不仅适合游玩,更是享受生活的时刻。诗人在此时选择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最后一句“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则是对人们生活理想的升华,强调了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只要心境悠然,便可如同神仙般享受生活的美好。
整首词通过清新的自然景色和细腻的感情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欣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颂扬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词中提到的“骖鸾”象征什么?
诗中描绘的夜晚有什么特别之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欧阳修的《采桑子》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前者更倾向于表现游玩的闲适与心境的宁静,后者则强调壮丽山水对人心的震撼与向往。这种不同的情感表达反映了两位诗人在面对自然时不同的态度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