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护国寺次韵婺州韵》

时间: 2025-04-30 02:24:29

诗句

双蛾渺云端,流水但空谷。

尚喜云外山,娟娟作眉绿。

佳人不可见,夜半风满竹。

竹声入清梦,夜客慰孤宿。

山中富兰若,欲往宁畏独。

老僧亦知人,逢场共竿木。

林芳得清心,幽涧供濯足。

便可赋归欤,箪瓢胜鼎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24:29

原文展示:

双蛾渺云端,流水但空谷。
尚喜云外山,娟娟作眉绿。
佳人不可见,夜半风满竹。
竹声入清梦,夜客慰孤宿。
山中富兰若,欲往宁畏独。
老僧亦知人,逢场共竿木。
林芳得清心,幽涧供濯足。
便可赋归欤,箪瓢胜鼎肉。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云端,双蛾轻盈飞舞,流水蜿蜒流过空旷的山谷。
我仍然喜爱那云外的山峦,清丽如眉的绿色。
佳人无法相见,夜半时分风声在竹林中荡漾。
竹声传入我的梦中,夜晚的客人也为孤独的栖宿感到慰藉。
山中有富饶的兰若,我想去那里,却又害怕孤独。
老僧也懂得人情,偶尔一起打个竹竿。
林中的芳香让我心灵清净,幽静的溪涧洗净我的双足。
我是否可以赋诗归去呢?用箪和瓢的简单胜过鼎中的美肉。

注释:

  • 双蛾:指双翅的蝴蝶或飞虫,象征美丽和轻盈。
  • 尚喜:仍然喜欢,表达对自然的喜爱。
  • 娟娟:形容细腻、柔美的样子。
  • 佳人:美丽的女子,通常指心中所爱的人。
  • 兰若:指兰花生长的地方,这里泛指幽静的山林。
  • 箪瓢:古代盛饭食的器具,象征简单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诗歌展现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而闻名。其作品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身处山中,感受自然的宁静与孤独,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渴望。开篇的“双蛾渺云端”便营造出一种轻盈、飘渺的氛围,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流水穿过空谷,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着,诗人对“云外山”的喜爱,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向往。在“佳人不可见”处,诗人抒发了对心中所爱的人的思念,夜深人静,风声在竹林中回荡,带来孤独的思绪。

诗中老僧的出现,为作品增添了一丝人情味,表明即使在孤独的山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依旧存在。最后,“便可赋归欤,箪瓢胜鼎肉”则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思考。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双蛾渺云端:描绘了双翅飞虫在高空翩翩起舞的美景,营造出一种轻盈的感觉。
  2. 流水但空谷:流水静静流淌于空旷的山谷之中,体现了自然的宁静。
  3. 尚喜云外山:诗人对云外山的喜爱,显示出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4. 娟娟作眉绿:比喻山的绿色如同女子的眉毛纤细而美丽。
  5. 佳人不可见: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思念。
  6. 夜半风满竹:夜深时分,竹林中传来风声,增强了孤独的氛围。
  7. 竹声入清梦:竹子的声音传入梦中,暗示梦境的宁静与美好。
  8. 夜客慰孤宿:夜间的客人也感到孤独,增添了对人情的思考。
  9. 山中富兰若:山中有丰饶的兰花,象征着自然的富饶。
  10. 欲往宁畏独:想去兰若却又害怕孤独的情感纠葛。
  11. 老僧亦知人:老僧理解人情世故,与诗人产生共鸣。
  12. 逢场共竿木:一起打竹竿,展示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13. 林芳得清心:林中的芳香使人心情清净。
  14. 幽涧供濯足:幽静的溪涧可以洗净双足,体现了对自然的依赖。
  15. 便可赋归欤:是否可以赋诗归去,反思生活的意义。
  16. 箪瓢胜鼎肉:简单的生活方式反而胜过繁华的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娟娟作眉绿”,将自然景色比作人的美丽,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如“竹声入清梦”,竹声似乎有了生命,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流水但空谷”,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心爱之人的思念、对孤独与人情的思考,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深厚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蛾:象征美好与轻盈。
  • 流水:象征时间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佳人:象征心中所爱的人,表达思念之情。
  • 竹声:象征自然的声音与孤独。
  • 兰若:象征幽静与富饶的自然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佳人”指的是谁? A. 诗人的母亲
    B. 诗人的爱人
    C. 自然中的美丽
    D. 朋友

  2. “夜半风满竹”中的“满”字表示什么? A. 竹子很多
    B. 风声很大
    C. 风声充盈
    D. 夜晚很长

  3. 诗歌最后一句“箪瓢胜鼎肉”表达了什么思想? A. 追求奢华的生活
    B. 简单生活的幸福
    C. 对饮食的偏好
    D.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与韩元吉的诗在意境上相似,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孤独的思考。王维通过“空山不见人”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与韩元吉的山水意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偕友冒雪登江亭归至春云书屋小集 其二 偕友冒雪登江亭归至春云书屋小集 其一 题灵芬馆图 冬夜寓怀寄王翰林(一作翰林王补阙) 金山行 金山行(润州金山寺,寺在江心) 陪留守韩仆射巡内至上阳宫感兴二首 龙门看花 赠道芬上人(善画松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击筑悲歌 兴云作雨 行食 白雪皑皑 裂石流云 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阿弟 雄才伟略 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鳥字旁的字 氏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韭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山荆 居货 当世才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